其二,實施合作交流模式,啟迪思路,促進實踐。
我們實施合作交流,就是給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研討的機會,變靜態的學習為動態的研討交流。為此,一種自發的新型組織——青年教師讀書會應運而生。讀書會講究互動性、針對性,營造一種互相關心,彼此尊重的氛圍。我們還開設了“青年教師教育論壇”,每個青年教師都有機會在全校教師會議上談自己的教育觀、成才觀。青年教師十分珍惜這種機會,都能積極準備發表自己鮮明的觀點,展現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才。正是在這種思維的碰撞中激發了教師研究的熱情,促使教師在實踐中提出問題,在同伴交流中探索問題,同時又回到實踐中去解決問題。
其三,實施專家引領模式,及時渡過探索的“高原期”。
當教師的學習交流進行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研究不下去的“高原期”、“困惑期”。麵對這一問題,我們實施了專家引領的措施。讓專家為教師醒腦,促進教師向更深層探討與實踐;同時創造機會讓教師走出去看一看“外麵精彩的世界”。
總之,校本教研進一步推動了教師觀念的轉變,推動了教學行為的轉變,推動了校本課程的開發,加快了學習型教師群體建設的步伐。
第三步是啟動“名師工程”,促進教師在自我完善過程中,不斷的超越自我。
大關小學有一支愛崗敬業,善於學習不斷進取的教師隊伍,如何讓這支優秀隊伍中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快速成長,校長提出了“名師工程”的方案,並很快付之於實踐。名師工程的目的在於調動不同層麵的教師,讓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為之奮鬥的目標一從骨幹教師到學科帶頭人,從學科帶頭人再到名師。為了使教師這一成長過程盡快變為現實,我們還采用了牽手共進的策略:骨幹教師與學科帶頭人牽手努力向學科帶頭人目標邁進;學科帶頭人與學校名師牽手,努力向學校名師邁進;學校的名師與市區的專家和專業教研人員牽手,努力向省市學科帶頭人邁進。名師工程的啟動,激發了廣大教師不斷向上的熱情和努力攀登的積極性,形成了典型帶動一般,一般向典型看齊的良性競爭局勢,促進了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我校教師的業務水平,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躍上新台階,為推動我校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合格教師到研究型教師再到名師這三大步,是教師一生從業的三個階梯,是不斷地取得成功的重要標誌。我校“名師工程”取得的巨大成果,令人鼓舞,令人振奮!
3.師以業為榮,鑄就一支善於合作的教師團隊
近些年來我校獲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稱號,獲文化部全國少兒“蒲公英”創作金獎和演出金獎,被全國少工委評為“全國雛鷹紅旗大隊”,獲全國少工委“創新杯”優秀獎,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浙江省藝術教育實驗學校,浙江省道德教育實驗基地,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兩百強學校,浙江省“愛心助殘”先進單位,獲杭州市首批文明學校,杭州市安全文明示範學校,杭州市人民家長滿意學校,杭州市對外傳播采訪基地等榮譽稱號。取得這些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但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我們抓住了教師隊伍建設這個關鍵因素,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師群體,一支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基礎上更加樂於追求集體成功的教師群體。可以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大力提倡團隊精神的結果,而團隊精神風貌的形成,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努力做到賞識每一位教師,讓每一位教師都參與到學校發展中來,並為每位教師創造可以展示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讓教師在展示中得到肯定,得到激勵,得到提高。一個名師的稱譽,一本榮譽證書,一次表揚鼓勵都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就是在這種情景下我們構建的點評台、榮譽台、授獎台,培育了教師善學肯幹的作風,形成了團結協作、敬業奉獻、奮發向上的團隊精神。實踐證明,團隊精神有一種巨大的感召力,有一種磁石般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一種你追我趕、相互信任的內趨力和奮發力。教師們在團隊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到了團隊合作的幸福,不斷在尋求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實現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