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欣賞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與舉措

1.師以德為本,打造一支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

學生以發展為本,教師以立德為本,這是現代學校教育從選拔功能向發展功能轉變的基本標誌;學生在教師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發展,這又是現代學校從隻重視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學的單邊行為向師生互動,在互動中共同進步的雙邊行為轉移的基本標誌。我們認為:教師人格的完善是在教育活動逐步完成的。教師的政治修養,人生境界、審美水平提高了,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我們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來抓,取得了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的雙贏效果。

首先,從規範教師為人師表形象起步,從常規要求人手。我校在早期的師德建設中,從實際存在的問題出發,製定相應的規章製度約束教師的言行,樹立教師良好的形象,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如《教師行為十要十不要》、《教師辦公禮儀》、《文明辦公室評定細則》等。其次,樹立師德典型,從約束到自覺。我校在中期的師德建設中,樹立一批優秀教師為師德典型,弘揚他們的崇高的精神風貌,使之深入到每個教師心中,並體現在他們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我校的師德教育係列活動分三個階段,1999-2000學年為第一階段,主題為“愛崗敬業”;2001-2002學年為第二階段,主題為“教書育人”;2003-2004學年為第三階段,主題為“為人師表”。通過係列主題活動,樹立師德典型,使人人受到教育,人人獲得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超越自我,從自覺到追求。在近階段的師德建設中,我們以創新為目標,以敬業為基礎,創建德育、美育一體化的新格局,提升師德內涵的起點。“名師工程”是我校跨世紀綜合性的園丁工程,其中確定學校名師的標準中首要的一條是品行——具備德高為範、以身立儀的道德素質。

在進行多年的以師德為本的教師隊伍建設實踐中,學校走過了從約束到自覺再到追求的發展曆程,體現了我們在這項工作上的以師表為基礎、以師情為紐帶、以師魂為追求的整體工作思路是正確的,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同和歡迎,產生了很大的凝聚力量,正如一位教師所說的:大關小學是個大家庭,溫暖人;大關小學是一塊大磁石,吸引人;大關小學是個大熔爐,鍛煉人。

2.師以技為精,磨煉一支本領過硬的教師隊伍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提高廣大教師的業務水平、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通過認真地思考和論證,我們精心策劃和組織了分三步走的規劃方案。經過多年的強化落實,已經取得了較好效果。

第一步是大練教學基本功,培養合格的教師。首先是全員大練基本功,注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其次是組織教師充分學習教學大綱,用大綱掌握所教學科及相鄰學科大綱的要求,做到“綱舉目張”,同時培訓課堂教學技能,使教師對基礎教學技能做到“運用自如”;再次是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武裝教師,拓寬教師搜集教育信息的渠道。通過紮實而艱苦的訓練,教師教學基本功與技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為他們專業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第二步是強化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提出“我與新課改同行”的發展目標,並把完善校本教研體係作為磨煉一支本領過硬的教師群體的演練場。活動包括三個方麵:

其一,實施任務驅動模式,促進教師本位意識的提高。

任務驅動即學校依據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給教師下達硬性的學習指標。如:每一位教師學會一種樂器的演奏,在藝術學習與熏陶中,提高教師藝術涵養。要求教師每課一反思,每月一案例,每學期兩篇讀書體會等。任務驅動模式的實施,使教師逐漸形成了“學習——實踐——反思”的良性循環,使教師個人學習漸人佳境,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自覺學習。學習成為了教師內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