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懷念母親(2 / 3)

(二)

人都說“黃連”苦,可在我的記憶中,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母親過的生活比“黃連”還苦。

1959年我家遭受特大火災後,父親被迫外出打工。母親帶著年幼的我和永躍弟弟掙紮在死亡線上。我家和外婆家相隔約二裏路,家中房子暫時無人住,外婆和舅父、舅母就讓我們住他們家。雖然暫時有了棲身之地,但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到二裏遠的隊裏參加集體勞動,還要一天三餐從生產隊食堂打飯給我和弟弟吃。這樣母親一天來回至少要走6趟。當時正值“人民公社”吃食堂後期,生產隊已發生糧食危機。開始每餐還能喝上粥(稀飯),後來從食堂打來的“粥”能照見人影。我和永躍弟弟常餓得哇哇直哭。再後來,隊裏幹脆關了食堂。我家幾個月沒分到糧,母親就在外婆家前屋後種瓜種菜,用休息時間挖野菜、捋樹葉給我們充饑。大弟嫌煮熟但連半滴油都沒有的野菜太苦,有時不肯吃,母親就喂他,但他把牙咬得緊緊的,怎麼也不肯吃,還常把碗打碎了。母親特地用毛竹做了個碗,永躍弟弟從此用上了這個摔不破的碗。

屋漏偏遭連夜雨。正當母親為家中缺吃少穿發愁時,我的右胯部突然生了一個瘡,又紅又腫,並發起高燒。母親請“土郎中”看了兩次後,不見效果,焦急萬分,便東拚西借湊了點錢,背著我到蔣華醫院求醫。醫生看後,建議母親陪我住院治療,但經濟上不允許。母親就每天背我到醫院治療。我外婆家距蔣華醫院有6裏多路,母親每天背著我來回要走10多裏路。有時累得背不動,路上要休息好幾回。為了給我增加營養,母親把省下來準備到小店換油鹽的雞蛋拿出來,讓我每天吃1個。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我不久就能下地走路了,但母親卻明顯消瘦了許多。

(三)

母親在新中國成立前上過幾年私塾,在村裏當時也算是“文化”人了。從我3歲起,母親就教我識字。1960年,我剛6虛歲。見鄰居兩個年齡比我大的孩子每天背著書包去讀書,便吵著要上學。可火災後借住在外婆家,家中一貧如洗,哪有錢供我讀書?母親寫信跟父親商量:生活再苦再難,也不能誤了孩子讀書!母親托人找到附近朝西岱初級小學老師孫天燈,老師看我年齡小,搖搖頭說:再等一年來吧。母親好話說了一大堆,老師才同意。但要我母親除了保證交齊學費書費外,還要從我上學起,每隔40天左右供老師1天飯。當時,家家缺吃少穿,周圍不少人家因為供不起教師的飯、交不起學費而讓孩子停學或推遲上學。記得我家第一次供飯,母親從親戚家借了點細糧,早餐在粥裏做了幾個團子,給老師盛了兩碗,這才把鍋裏剩下的最後一個團子盛給我。中餐是胡蘿卜加米做的飯,母親居然變著法子做了6碗菜,其中有魚和肉。晚餐是麵。我知道,母親為了讓我讀書,已傾其所有了。晚上,母親找來一件舊衣服,在煤油燈下又是剪又是縫。第二天,我背著母親用舊衣服縫製的“土書包”上學了。沒想到,有同學見了,笑我的書包太“土”。於是我就不願意背“土書包”上學。母親發現後開導我說:書包雖土,但這是娘精心縫製的,重要的是把書讀好。我牢記母親的囑咐,學習很用功,幾次考試,都在98分以上。但我還是希望能背上新書包。幾個月後,發生了一件讓我難以啟齒的事:一年級有幾個同學因未交書錢,沒領到新書。上課常合用我的語文和算術課本。我作業完成後,有時也把課本書借給他們用。一天我的語文課本竟不見了。我不敢把實情告訴母親。我雖然天天去上學,但沒語文課本,結果期中考試,語文隻得了88分。母親得知實情後,二話沒說,找老師又為我買了新語文課本。

1963年上半年,我就近轉學到四十一圩小學讀三年級。這是所完小,師資力量強。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姓欒,對學生的學習抓得很緊。他要求教的語文課,學生必須熟背。每天早讀課或自習課時,欒老師讓學生到他那挨個“過堂”。熟背者欒老師就用紅筆在學生的語文書課文前寫上一個“背”字,背不出的同學則要罰站或“鑿骨頭”(一種體罰)。我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學習成績一直名列班級前幾名。大概從小學三年級下半學期起,我開始迷上看小說和報紙。每天作業做完後,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書報來。晚上看的大多是從鄰居家借來和從舊書攤租或借的舊小說,如《薛仁貴征東》、《五虎平西》、《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母親見我迷上小說,倒也不反對。她還特地準備了一盞煤油燈讓我晚上看書。盛夏天熱蚊子多,母親為了讓我少受蚊蟲叮咬,想了個辦法:用水桶裝了大半桶涼水,讓我把兩腿從膝蓋到腳浸在水桶裏。這個土方法還真管用,不但防蚊子,而且降溫防暑。看了小說,我就把從書中的一些故事情節和優美詞句運用到作文寫作中去。我的作文常被作為範文,被老師在班上宣讀,有時還被六年級的語文老師拿去給小學畢業班同學宣讀。對成績好的學生老師大都偏愛。有一次我在自習課時看小說,有個成績差的同學看到了,報告了老師。老師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在班上表揚我的學習成績好。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同幾位要好的同學諷刺挖苦了那位背後告我“黑狀”的同學。母親知道這事後,給我講了“滿招損,謙受益”和“知錯就改”的典故,叮囑我嚴格遵守學校的規定。在母親的啟發和教導下,我主動向老師和同學作了自我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