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推拿,古稱按摩、按跅。明代後始稱為推拿。推拿療法屬於物理療法的範疇,是祖國醫學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在國外也有許多類似的治療方法。她曾為人類早期的保健事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又相繼發明和發現了天然藥物、化學藥物、生物藥物、手術療法等許多治療手段,使醫療實踐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但同時人們在實踐中也發現這些先進的治療方法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於是推拿這種方法簡便、安全可靠、經濟實用,既能治病療疾,又能防病延年的治療方法,又重新受到當今醫務界和廣大患者的熱切關注。因此,推拿療法是一門既古老而又年輕,既有悠久曆史而又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臨床醫療學科。
一、推拿學發展簡史
推拿療法由來已久,她是人類千百年來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史實告訴我們,人類早期的勞動隻是簡單的徒手勞動,以後隨著勞動經驗的積累和科學事業的進步才逐漸發展到使用工具。醫療實踐活動也是如此,人們最早發現和使用的便是不需任何器具即可進行的推拿療法,以後才逐漸發展到使用針灸、藥物、手術等療法。早在《漢書藝文誌》中就載有《黃帝岐伯按摩十卷》,據考大約成書於秦漢之前,這大概要算是有史料可考的最早的推拿專著了。此書雖已散佚,但我們還可以從同時代的著作一一中醫祖籍《黃帝內經》中了解到當時推拿學發展的概況。如《素問~異法方宜論》說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瘺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跅。故導引按撟者,亦從中央出也。”《素問~舉痛論》又說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素問血氣形誌》還說:“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由此可知推拿療法發源於我國的中部地區,主要適用於治療瘺、痹、痛等症。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不僅有治療經驗的記載,還有理論上的論述,可見推拿療法在秦漢之前已是初具規模了。
隋代起正式設立了推拿專科,唐代亦沿用其製。並根據推拿醫生的水平高低和不同職責分為按摩博士、按摩師、按摩工等不同等級。《隋書百官誌》記載:“隋太醫院有主藥二人按摩博士二人。”《新唐書百官誌》記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掌教按蹺導引之法,以除八疾。”這就充分說明當時推拿已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臨床學科並占有相當的地位。這一時期,推拿療法除用於醫療外,還更加廣泛地用於防病保健中,如《千金要方》記載廣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風寒。”在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有更為豐富的記載。此外,這一時期還大量使用了按摩介質,標誌著按摩與藥物的結合。
宋代曾一度廢餘了按摩專科,但由於其不可抹殺的臨床療效和人們的信賴,推拿療法在這一時期,仍有較大的發展,其主要體現在對於推拿手法的分析和治療原理的探討。並且融氣功療法和推拿療法於一體,發展了氣功推拿流派。
明代,在推拿史上的重大貢獻,是小兒推拿體係的形成。在治療部位上,於傳統的經穴之外,又發現了許多專適於兒科的新的治療部位。其中除點狀穴位外還有許多呈片、麵狀及線條狀,如“三關”“六腑”“內外八卦”等等。在按摩手法上,於傳統的單一手法之外,發明了許多較為複雜的專適於兒科的複式手法。這就使兒科推拿發展成了相對獨立的臨床學科。這一時期的代表著作有《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秘旨》等。清代,小兒推拿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理論上更加係統,實踐上更加成熟。並有大批兒科推拿專著問世。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醫事業得到黨和國家的充分童視,按摩學科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在不僅全國各中醫醫院大都設立了推拿科,推拿學的教育也已進入了高等教育之列。這就為推拿學科的提高與發展提供了人材上的保證。同時解放以來,在推拿治療常見病,疑難病的臨床研究上和推拿基礎理論的研究上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二、推拿的作用和原理
推拿療法雖是最古老的治療方法之一,但這絕不意味著她是落後和不科學的。首先,她是古人原始經驗的總結,以後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又得到了不斷驗證、充實與提高。這種能經得起實踐檢驗並又在實踐中得到發展的經驗是可靠的。況且推拿學還不僅僅是簡單經驗的堆積,她是以中醫學為堅實理論基礎的。其治療原理雖還不能完全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但隨著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必將逐步被闡明。
(一)推拿療法的中醫理論基礎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髒腑為中心,氣血為基礎,經絡為通道,構通表裏上下、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的有機整體。疾病的發生乃是髒腑氣血失調、經絡鬱滯不通的結果。推拿療法正是注重人體的性及其在抗病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外在的手法治療,來調節髒腑功能,改善氣血流注,疏理經絡筋脈,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1、調節髒腑功能:髒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它通過氣血、經絡等支配著四肢及其他器官的功能活動。因此髒腑功能失調必然影響到其支配的相應軀體而發生軀體症狀。如肝氣鬱滯者往往可見胸脅苦滿等症狀,這是由於肝脈布於兩脅的緣故。此外髒腑有病變時,往往在其相應的經脈、腧穴上表現出壓痛、結節等病理反應。反之軀體的疾病亦可直接影響其相應的髒腑功能而發生病變,如皮毛受寒者可以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乃是由於肺主皮毛,肌腠閉塞則肺失宣降。這些都說明髒腑和軀體之間有特定的聯係。因此,在特定的軀體部位上施以手法治療,就可以改變其相應的髒腑功能活動,從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2、調和營衛氣血:營衛氣血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也是實現髒腑與軀體相聯係的信息傳遞物質。意思是說衛氣屬陽,具有溫養全身的作用。因此營衛氣血的盛衰虧盈及運行不暢必然會導致某些病變。正如《素問逆調論》指出:“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推拿療法正是通過在體表施以手法,改善營衛氣血的虧盈及流注,從而清除由此引起的症狀與疾病。推拿手法對於清除氣血的鬱滯尤具良效。對於推拿手法的這些作用,古人早已有所認識。如《聖濟總錄卷四治法》中說:“大抵按摩法,每以開達抑遏為義,開達則壅蔽者以之發散,抑遏則桿者有所歸宿。”《醫宗金鑒芷骨心法要旨》亦說:“因跌撲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凝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鬱結之腫,其患可愈。”
3、疏理經絡筋脈
經絡貫通身體上下內外,是聯係內髒與體表的通路。其走行多較表淺,易受外邪或外傷的損傷而發生病變。推拿療法通過在體表施以手法,可以直接祛除病邪,疏通經絡,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筋脈主束利關節,運動肢體,故更易為外傷所傷,中醫古籍中有大量關於筋斷、筋轉等筋脈病變的記載。這些病變可以為觸診所發現,通過進行適當的推拿療法,可以直接改善其病理變化,而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推拿療法既可以直接改變經絡和筋脈的病理變化,用於治療傷科疾患,又可以調節髒腑氣血的功能狀態,而用於治療內傷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