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泉式部(987—1048年)是越前守大江雅致的女兒,幼年時期曾隨同昌子內親王女房的母親一同侍奉昌子內親王,後來和泉式部與和泉守橘道真結婚,並生下女兒——詩人小式部。
此後,先後與三條天皇的皇子為親親王、為親親王的弟弟敦道親王戀愛,並與丈夫分居。但是兩個親王先後死去,和泉式部也被嘲為“輕浮女郎”。和泉式部曾與紫式部一同侍奉過一條天皇的中宮彰子。她的詩歌收錄在《敕撰集》裏的有246首,家集和日記中也有大量詩歌,總數達到1500首。她的作品構思非凡,用詞豁達雅致,具有優雅、豔麗的風格。其代表作《和泉式部日記》又稱《和泉式部物語》,描寫了其與敦道親王之間豔麗的愛情經曆。
清少納言(965—1025年)出身於人才輩出的文化貴族家庭,她父親是梨壺五人之一的著名歌人清原元輔,《後撰和歌集》中曾入選其百餘首和歌。清少納言在16歲結婚後不久即與丈夫分手,後來做了第66代天皇一條天皇的中宮定子的女官(990—1000年)。中宮定子比清少納言小11歲,年輕貌美且具有文學素養,但由於難產24歲時即離開人間。此後,後宮就成為藤原道長的女兒彰子的天下。清少納言離開宮廷後,和藤原棟世再婚,並生有一女。其代表作《枕草子》描寫了侍奉定子時的宮廷生活以及對於自然的觀感。她的散文洋溢著細致的觀察力和精煉的美學感受力,這些都成為後來日本人傳統美學意識的構成要素。
如同《源氏物語》中借藤原氏的老祖宗“中臣氏”所言,“攝政製造天皇,沒有中臣氏,天皇就不能順利地即位”,嬪妃們爭寵的過程也摻雜著外戚的政治權力爭奪意圖。小說中桐壺天皇雖然喜愛小皇子光源氏,但因無有力外戚作為後援,於是決定:“一定不讓他做個沒有外戚作後援的無品親王,以免他一生坎坷。倒不如讓其做個臣子,將來輔佐朝廷。為他前程著想,也不失為兩全其美之計。”這樣小皇子就被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後來源氏成了冷泉帝的後援,成了準太上皇。可以說,平安時代的攝政關白政治及其後宮政策,催生了這一時期的物語文學。
生涯跌宕乃人生之常態。辛棄疾就曾有詞曰:“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在日本,白河法皇的“天下三不如意”更是聞名遐邇。
據《平家物語》卷一的記載,白河法皇曾講過:“賀茂河的水,雙陸的骰子,山法師,這都不能如我的意的。”賀茂河的水,自古就經常泛濫成災;雙陸的骰子隨機而現;山法師,是比睿山的和尚,這些和尚在當時動輒強訴,最讓天皇頭疼。一個天災,一個概率,一個是借神輿與百官公卿抗衡的現實政治勢力,“天下三不如意”也是政治與現實的無奈。
古代的文化知識的傳承與積累,主要集中體現於皇族和貴族等統治者階層。這種狀況中外皆然。日本早在7世紀初就有大量的皇族歌人湧現。8世紀時由大伴家持編纂完成的《萬葉集》20卷中,收錄了4500餘首和歌,其中奈良時代(710—784年)的作品居多。在日本和歌的誕生期(629—672年),皇室成員的歌人作品脫離民歌而獨立,抒發了個體的情感,天智天皇、天武天皇、天智天皇的妃子額田王等皇族歌人留下了大量作品。接下來的時代中,宮廷詩人柿本人麻呂、高市黑人等影響廣泛,前者的長歌雄渾有力,固定了萬葉長歌的基本格律。
後醍醐天皇的皇子宗良親王的私撰集改訂後成為《新葉集》,1381年上奏南朝第三代長慶天皇禦覽。該集共20卷1420首和歌,收集了後醍醐天皇、後村上天皇、長慶天皇以及宗良親王等皇室和歌。《新葉集》的編訂,處在南朝勢力衰微的時代,其中充滿天命難回的悲憤感情,與南北朝動亂期的作品《神皇正統記》一文一歌,同詠南朝。《新葉集》中,後村上天皇的和歌有100首之多。
皇室成員同其他貴族的作品不斷湧現,構成了日本文化傳統的一個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