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皇權旁落(4)(2 / 3)

在憂苦的時節不就沉沒了如今河竹似的漂流者世無前例的浮名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天皇都能夠如意風流的。第16代天皇仁德天皇(313—399年)在位時因勤儉節約、關心百姓疾苦而被稱為“眺望炊煙的天皇”。仁德天皇對內普施仁政,對外同大陸睦鄰邦交,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宮廷生活上,仁德天皇卻非常懼內。天皇愛上一個黑美人,但由於懼怕皇後磐之媛命而不敢親近,黑美人也害怕妒忌成性的皇後,最後與天皇不辭而別。後來仁德天皇又與一位宮中女侍相互鍾情,但皇後監視嚴密,二人多年不得媾和。最後天皇隻好將女侍賜於臣下,然而該女侍性情也非常剛烈,寧獨居而不願嫁於臣下,不久就病死了。當皇後磐之媛命到紀伊出遊時,仁德天皇一看機會來了,馬上把異母妹八田皇女接進宮中為妃。皇後得知後非常憤怒,將采集的專供祭神用的雲角葉扔到海中,並滯留簡城宮,拒不回皇宮。任憑天皇三番五次地請求,磐之媛命也絕不妥協,一直到345年去世。磐姬皇後雖然在日本曆史上以妒忌著稱,然而對待愛情卻是奔放深沉的。《萬葉集》中收有她的四首思念仁德天皇的和歌,其一寫道:

仍留塵世上,意在待君歸,黑發成霜發,此心永不違。

五、文化繁盛與政治失意

每一個日本天皇都選自原來的皇室,同時也被看做天照大神的後裔。但實際上,自從奈良時代後,多數的天皇都是政治上的傀儡,國政往往被更強有力的一族或人物所控製。

794年,日本皇室遷都京都(平安京),從而開始了平安時期。對貴族而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通過財富來彰顯,更重要的是藝術品位。他們通過詩歌、音樂、繪畫來比試才華,通過遊藝與對談來顯示才智,通過精雕細琢的精美物品來比試風度。

平安時期的貴族生活中心是京都。此時最有權勢的是不斷擔任攝政一職的藤原氏一族。到了藤原道長擔任攝政的時候,平安時代的文化達到了鼎盛。平安時期日本文學昌盛,以漢文寫作詩歌和散文的人才輩出,同時,沒有受過漢文教育的婦女開創了假名寫作的風潮。此時享譽古今的女性著作是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前者對宮廷生活進行了犀利的觀察和評述,後者則詳細描述了平安皇室貴族的浪漫生活及政治衝突。

紫式部、和泉式部、清少納言、出雲阿國,被稱為日本四大才女。除了江戶時期的出雲阿國外,其他三名都是平安時期的宮廷仕女,她們也因描述宮廷生活的作品而享譽。

平安時代的後宮,有很多被稱作“女房”的高級女官管理。後宮中的十二司有一百多個女官和女仆,分掌各種工作和事務。各個嬪妃私人顧問性質的嬪妃女房一般都是各嬪妃的知心好友,可以為其排憂解難、出謀劃策。其中有才華者甚至可在朝廷公卿中樹起名望,比如中宮定子的女房清少納言。擔任女房的都是貴族出身的女性,這些女性大都具有高度的文學修養,因而經常有散文、物語故事以及日記等作品問世並廣泛流傳於上流社會,這構成了平安時代的女流文學的特色。

平安時期,三大女流文學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和泉式部的《和泉式部日記》。此外,藤原道綱之母所著的《蜻蛉日記》、藤原孝標之女的《更級日記》、紫式部的《紫式部日記》、讚岐典侍的《讚岐典侍日記》等。

紫式部(970—1014年)是平安中期的女性文學家,她的《源氏物語》得到全世界文學界的高度評價。除了《源氏物語》外,還有《紫式部日記》、《紫式部家集》以及在《後拾遺集》和《敕撰集》中的60首詩文。她是當時的儒學家藤原為時的女兒,1005年,在藤原道長的推薦下,紫式部做了道長的女兒、一條天皇的中宮彰子的女官。此後的八年中,以女房身份奉職,《源氏物語》和《紫式部日記》都是在這段宮廷生活中寫成的。

《源氏物語》共54卷,描寫了主人公光源氏愛情生活的經曆和煩惱,具有濃厚的“萬般皆無常”的佛教色彩。作品敘述了70多年四代天皇統治時期430多人的愛情生活及政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