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兄妹通婚的現象在貴族和皇室中屢見不鮮。其原因則多係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同父異母兄妹婚有仁德天皇(八田皇女、菟道稚郎姬皇女)、履中天皇(幡梭皇女)等;同母異父兄妹婚有天智天皇(間人皇後)。這與日本古代在母係社會影響下的招養婚和服役婚有關,孩子多在各自的母親家出生長大,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之間形同陌路。平安時代的日本夫妻一般都不稱夫婦而是“妻夫”、“婦夫”,《萬葉集》中也多有“母父”的記載,可見女性地位相當重要。唐代日本的招養婚,與現代我國的“倒插門”相類似,就是女方將男方招到自家做上門女婿。平安時代(794—1192年)開始流行服役婚,男方需要到女方家勞作三年,才能將女方娶走。一直到了室町時代(1338—1573年),日本才開始出現嫁娶婚。一般而言,女方在古代日本是相當自由的。
在木梨輕皇子的時代,雖然人們對異母兄妹之間的婚姻有認可,但同母兄妹之間的男女行為仍是禁忌的亂倫行為而被嚴厲禁止。最初木梨輕皇子也“畏有罪而默之”,然而“感情既盛,殆將至死”。二人的通奸行為敗露後,輕大娘皇女被流放到伊予,木犁輕皇子由於是皇太子而免於治罪,但是群臣開始疏遠他。不久允恭天皇死去,木犁輕皇子被穴穗皇子(後來的安康天皇)率兵包圍,流放到伊予溫泉(伊予的道後溫泉,今天的愛媛縣內)。輕大娘皇女不勝思念,追趕其至伊予,二人雙雙自殺。至今在鬆山市的姬原尚有祭祀二人的“輕之神社”,以及哀悼其不倫之戀的“比翼塚”。在《萬葉集》中有“衣通姬”輕大娘皇女的和歌:
君行日已久,不識幾時還,欲待無從待,欲迎又隔山。
《源氏物語》中的冷泉天皇是光源氏18歲時與其父親桐壺天皇的妃子藤壺中宮的私生子。現實中的冷泉天皇容姿端麗,但卻與光源氏無關,他是村上天皇的第二皇子,母親為藤原師輔的女兒中宮安子。第73代天皇冷泉天皇即位是在村上天皇去世的康保四年(967年)。冷泉天皇雖然即位的時候已有18歲,但是卻無法正常履行天皇的職權。因為罹患嚴重的精神疾病,冷泉天皇的行為顯得極為怪異,比如完全不顧自己的足傷持續一整天玩耍蹴鞠;一度坐在清涼殿附近小屋的屋頂上;因病臥床時歡聲高歌;退位後所住的禦所遭受火災,在避難途中的牛車上也不忘放聲高歌;在給其父皇村上天皇的信中附上一個畫了很大的男性生殖器的繪畫;場麵肅穆的皇家儀式中大叫“戴如此重物實不耐煩!”突然扯下冠冕,並將在一側侍奉的馬命婦(命婦為五位以上女官之稱)拽入帳中強行臨幸。
冷泉天皇的乖僻行為自然影響到他的天皇地位,即位2年後,冷泉天皇即讓位於同母兄弟圓融天皇(守平親王),讓位後被稱為冷泉院上皇,62歲時駕崩。
《平家物語》裏記載有“兩代的王後”的故事。近衛天皇(第76代天皇)的王後藤原多子,當時稱為皇太後。她是大炊禦門的右大臣公能公的女兒,在近衛天皇歿後移居近衛河原的邸宅,過著樸素的生活,在永曆年間已經二十二三歲了,素有天下第一美人的稱號。二條天皇(第78代天皇)天性好色,於是叫人將情書送到皇太後那裏去。皇太後不加理睬,但天皇自己把事情公開,並向右大臣傳諭,要將皇太後立為王後,速速進宮。
公卿們於是召開會議,決議反對:“別國先例,中國的則天皇後乃唐太宗的後妃,也就是高宗皇帝的繼母,太宗崩後立為高宗王後。但此乃別國先例,是特別的事情。我朝自神武天皇以來,曆人皇七十餘代,還沒有過立兩代王後的事情。”上皇也加以勸諭,然而天皇卻說:
天子無父母。我憑了十善的戒功,得萬乘之寶位,這一點點的事,還不能任我的意麼?
於是下詔決定進宮日期。皇太後無奈歎息道:“還不如先帝去世時,一同死去了,或是遁世出家,不再聞這樣可悲的事情。”作為右大臣的父親自然從自己權勢出發,不停在旁勸誘。直到半夜以後,精心裝飾的牛車才向宮裏出發。藤原多子後來看到畫屏上先帝以墨塗黑的月亮,寫了一首短歌道:
以我憂患餘生未料重來宮裏看這雲間之月坊間稱宮裏為“雲上”。這首短歌與下麵的一首和歌,傳誦著這個“兩代王後”的優雅與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