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日本還處在以米、布作為價值衡量物的物物交換階段,貨幣也僅僅在京城周邊流通,“和銅開珎”在銅和銀稀少的古代被作為財富的象征而廣為收藏。為了促進貨幣的流通,元明天皇在711年發布了“蓄錢敘位令”,規定從六位一下蓄十貫(1萬枚)進位1階,二十貫進位二階。結果這個措施不但沒有促進鑄造貨幣的流通,反而造成了錢幣的大量囤積不用。800年,該措施才被廢除。日本天皇政府從708年到天德二年(958年)的250年間共鑄造銅貨幣12次,被稱為“皇朝十二錢”,但所鑄造的銅錢因為技術和銅質的限製分量不一,很難作為貨幣使用。到了一條天皇的時代(984年以後),日本自鑄銅幣完全停止使用,宋代銅錢成為日本國內流通的主要貨幣。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詔把國都從飛鳥的藤原宮遷到平城京,日本曆史上著名的“奈良時代”從此拉開了序幕。遷都奈良之後,元明天皇繼續實行了很多穩定政治、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顯著,盛世的前兆已經顯現。715年,元明天皇讓位給自己的女兒元正天皇。《續日本紀》記載,元明天皇讓位之際的詔書有“天縱寬仁、沈靜婉麗、華夏載佇”、“大慈悲、性格沉靜、有華麗之美”等形容元正天皇的句子。
元正天皇是日本第44代天皇(715年9月2日—724年2月3日)。草壁皇子與元明天皇之女,甚貌美,一生未嫁。
當時兄長文武天皇之子首皇子尚未長成,故即位。720年3月,薩摩隼人弑國守,令中納言大伴旅人為將平之。720年9月,陸奧蝦夷叛亂,令多治比縣守為將軍,下野石代為副將軍討伐。722年4月頒布百萬町開墾計劃。723年4月頒布三世一身法。724年2月民獻白龜於廷,改年號為神龜。724年2月4日讓位於首皇子。
元正天皇在即位前名冰高皇女,和風諱號是日本根子高瑞淨足姬天皇,她是日本第五位女帝,與之前的女帝都是皇後或皇太子妃不同,是第一位以未婚獨身的身份即位的女性天皇,而且是曆代天皇之中唯一的皇位由母親傳給女兒的女係繼承(但父親是男係的皇族草壁皇子,也算是維持了男係的血統)。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到以後的794年遷都平安京為止,被稱為奈良時代。元正天皇是一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性,她的一係列執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這兩位天皇執政期間,日本的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猛發展。在她們的推動下,日本還加強了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整個奈良時代,日本與唐朝的交往極為頻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國學習,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
養老元年(717年),以藤原不比等等人為核心,開始編纂養老律令。
養老四年(720年),《日本書紀》編纂完成。《日本書紀》編纂開始於天武天皇年間,由天武天皇的兒子舍人親王主編,多人參與,曆經四十多年而寫就的。養老七年(723年),為了解決耕地不足的問題,製定三世一身之法(譯者注:一種獎勵開荒的政策,持續開荒者的第三世即孫子可以獲得荒地的所有權)。由此,律令製開始解體。
724年,元正天皇讓位給聖武天皇,結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盡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天皇的個人生活卻是一場悲劇。由於身為天皇,她無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終在孤獨中死去。
光明皇後(701—760年)是聖武天皇的皇後,也是第一位皇族以外出身的皇後。光明皇後出身藤原氏,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兒。又名安宿媛、光明子、藤三娘。728年,皇太子基王夭折,圍繞後繼問題日本爆發了長屋王之變,翌年被立為皇後,創下了藤原氏的女子成為皇後的先例。光明皇後的女兒阿倍內親王後來成為皇太女,即後來的孝謙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