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陰陽師”與皇室“幽靈”
《日本書紀》(720年修撰)記載天地初造時道:“上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餛飩如雞子,溟涬含牙。其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精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天先成而地後定,然後神聖從中生焉。”早在推古朝時期,陰陽術就已經傳到日本。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推古天皇十年(602年)“百濟僧侶觀勒來此”、“曆本、天文地理書、遁甲方術書也一並帶來”。據說聖德太子就對陰陽道的知識非常精通,在製定“冠位十二階”的服飾顏色時,就考慮到陰陽五行因素的配合,在日本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日本的早期傳說中可以一窺陰陽五行的力量。傳說第11代天皇垂仁天皇的皇子“霍牟茨華凱”是個啞巴皇子。因為出雲在日本被作為西方大神看待,其五行相陪的是白色,象征物是金氣、酉(鳥)以及“言”。啞巴皇子的生母莎霍媛為了救其兄長,舍生忘死,自投叛軍,在戰爭的硝煙中好不容易才把皇子還給天皇。也就是說,皇子一生下來就受到火的傷害,由於“火克金”的原理,他成了啞巴。啞巴皇子後來看到了白色的鵠鳥,第一次開口說話。由於祭拜了西方的出雲大神,所以他完全恢複了曾經喪失的語言機能。
“四神相應”是中國風水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堪輿風水時,將“四神相應”的地形視為最佳的地形。在過去,不管是營建城市、國都,乃至一個國度都要遵循四神相應的原則。四神相應指的是“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具體來說就是東有河川,南臨窪地或湖海,西為大路,北靠山地。在日本,仿照唐朝長安而建的平安京和平城京、日光東照宮以及江戶城都符合這一原則。日本平安京(京都)北靠丹波高地,南臨巨椋池,東有大文字山,西有嵐山。
日本在推古天皇十二年(604年)開始正式使用中國曆法。朝廷設置陰陽寮,置天文博士推行曆法。一直到1885年使用日本自己推算製定的貞享曆。陰陽五行之說最早就是隨同曆法傳入日本的。孝德天皇時,陰陽五行的思想已經在日本統治階層中占據重要地位,地方獻白雉被當作祥瑞,開啟了日本祥瑞改元的先例。後來,到了天武天皇(673—686年)時期,皇室對陰陽道的熱情到了幾近狂熱的地步。天武天皇非常了解陰陽道的天文遁甲之術,成立了“陰陽寮”(類似古代的國子監、今日的社科院的機構)。“陰陽寮”設長官“陰陽頭”一人,陰陽博士、天文博士、曆法博士各一人,漏刻博士兩人及陰陽師六人。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天文、曆法的製訂,並判斷祥瑞災異,勘定地相、風水,舉行祭儀等,可支配人員計有89名。陰陽道成了天皇的禦用之學,成為其官僚製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嚴禁一般百姓擁有《河圖》、《洛書》、《太乙》等陰陽道的專門典籍,目的就是想要讓陰陽道成為國家的獨占工具。陰陽師開始以國家專屬的占卜師身份出現,在整個平安時代,他們達到了發展的巔峰,賀茂保憲、安倍晴明作為精通此道的大家而聞名於世。中世以後,安倍晴明的後裔——土禦門家族世代世襲陰陽寮長官職,幾乎獨占了陰陽頭、陰陽博士之位。德川時代,他們的權力進一步強化,統括了各地的陰陽師職位。精通陰陽五行並創造天元術的天海僧正就受到德川家康的重用,曆仕德川秀忠、家光三代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