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豪族、王、大王的世界(2)(2 / 2)

神武共在位76年,終年137歲。“神武”是追諡號。

日本有大量跟徐福有關的遺址存在,最著名的是金立神社。神社的起源記錄中這樣說道:“金立神社是神武之朝振興時之創設。”尤為特殊的是,在日本的8萬多神社中,金立神社是唯一奉祀中國人為神的神社,她祭祀的神就是——徐福。

台灣學者彭雙鬆認為:第一,金立神社的祭祀神是徐福;第二,徐福是公元前219年到日本的,這與金立神社的創立時代符合(1980年,金立神社舉行創立2200年大祭);第三,神武朝的創立與徐福關係密切,神武天皇由日向之國出發東征,而日向之國也有徐福岩遺跡。

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種子”,乘船泛海東渡,出海尋找仙方,成為迄今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從此徐福入海一去不回,留下種種猜測和傳說。

早在清代就有人認定徐福即日本的神武天皇,他就是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5年)駐日公使館一等書記官黃遵憲,在其著作《日本國誌》一書中指出:“至徐福之事……今紀伊國有徐福祠,熊野山有徐福墓,其明證也。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製也。君曰尊,臣曰命、曰大夫、曰將軍,又周秦語也。自稱神國,立教首重敬神;國之大事,莫先於祭;有罪則誦禊詞以自洗濯,又方士之術也。崇神立國,始有規模,計徐福東渡已及百年矣,當時主政者,非其子孫殆其黨徒歟?至日本稱神武開國基,蓋當周末,然考神武至崇神,中更九代,無事足記,或者神武亦追王之辭乎?”

至近代,香港學者衛挺生教授提出徐福即神武天皇的觀點,1950年在香港出版《徐福入日本建國考》一書。他根據中日史籍、古物、古錢及徐福在日本的行蹤等,從地理、時代、舟師等方麵的十大巧合,證明“秦代使者徐福就是日本開國第一代天皇神武”。

第三位撰寫專著論述“徐福即神武”的為台灣學者彭雙鬆。他在研究蘭花時發現徐福在日本的遺跡,先後八次自費赴日本考察徐福千童百工散落在日本各地的遺跡和傳說,並拍下許多珍貴的文物遺跡和民間祭祀活動照片,於1973年出版《徐福即神武天皇》一書,1984年出版《徐福研究》一書,從田野調查角度豐富和補充了衛挺生教授“徐福即神武天皇”的觀點。

衛挺生先生的《徐福入日本建國考》和彭雙鬆先生的《徐福即神武天皇》兩部書發表後,在日本學界和政界曾引起強烈反響,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反對者多為右翼分子和軍國主義者,支持者多為具有科學精神的學者和研究者,並由此形成了國際性研究和紀念“徐福千童百工集團東渡事件”的熱潮。日本各地先後湧現出90多個紀念徐福的組織,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日本各界對日本開國史的重新審視,發出重新編撰開國史的呼聲。在裕仁天皇之弟三笠宮殿下的支持下,1977年衛挺生《徐福入日本建國考》一書在日本翻譯出版。

中國的“中國徐福會”是國內研究徐福的最大的研究團體。

徐福的傳說也隻是說明中日兩國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密切的往來曆史,它與許多中日兩國相似的傳說故事一樣,背後都是日本皇室在統一國家的形成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吸收與采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