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豪族、王、大王的世界(2)(1 / 2)

由於早期天皇多係傳說,或者缺乏詳細記錄,傳聞則多有荒誕之處。如神武天皇在世127歲,孝昭天皇114歲,孝安天皇137歲,景行天皇143歲。從神武天皇到仁德天皇的16個天皇中,有12個活到百歲以上。

以人為犧牲,是全世界的古代社會中都有的現象。在日本,這種風俗在垂仁天皇(前69—前70年)時廢止,亦算一大仁政。古代日本殉葬的人被稱為“人籬”。據《日本書紀》記載,垂仁天皇的弟弟大和彥命死後,墓內照例埋了“人籬”。天皇聞其哭聲,生憐憫之心,於是宣告廢除了這一野蠻的原始習俗:“活著時寵愛過的人,現在強迫其殉死,實在太可憐了。雖為古來的風俗,假若這樣不好,為什麼還要照做呢?今後須商量廢止殉死!”

在日本曆史上,天皇一般不執政,實權多在皇太子或皇親國戚手中,天皇為太上皇,也有的出家為法皇。奈良時代(710—794年)後期至平安時代(794—1192年)初期,曾出現皇親之外的人掌權,外戚享有榮華富貴。

鐮倉時代是天皇政權轉向幕府的過渡時期,平安時代後半期,先是攝關政治(由攝政、關白掌握實權),接著又迎來院政時代(上皇之所稱為“院”,上皇執天下政的時代)。在攝關政治時代,天皇是權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執政者是攝政或關白。這說明律令製的衰落,也可說是上代天皇不親政傳統的複活。攝政或關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親或祖父從天皇那兒取得政權的形式是院政。鐮倉幕府時代武家勢力興起,權力逐漸轉向幕府。

近代前期是戰國時代,日本成為分裂國家。天皇被排斥在政治之外。但戰國各諸侯認為天皇是統一日本的君主的子孫,都提出尊皇的口號,以利自己統一天下。

江戶時代,天皇與政治完全無緣,隻留下授予律令性的官位(一種榮譽)和擁有製定年號的權力。

1867年,德川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把國家政權奉還明治天皇,但實際上不是奉還,應當說是讓權。明治政府最初的政治形態是太政官政治,天皇在形式上成為律令性親政君主。

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天叢雲劍被稱為三神器,是日本的創世神話中天孫降臨日本時天照大神賜予皇室的傳世之寶。從儒家的傳統而言,鏡代表“知”,勾玉代表“仁”,而劍則代表“勇”,三神器代表的即是帝王的三德。目前有很多日本人仍以此為代表日本天皇的正統象征。三神器的地位,有些類似中國的傳國璽。日本南北朝的南朝之所以被視為正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南朝持有三神器。北朝的後小鬆天皇以交出皇統的繼承權換取南朝交出三神器而使日本重新統一。其中,八咫鏡一般認為供奉於三重縣伊勢神宮;天叢雲劍又名“草薙劍”,一般認為供奉於名古屋市熱田區的熱田神宮;八尺瓊勾玉一般認為供奉於日本東京的皇居內。目前除了天皇,沒有人親眼見過三神器的實物,三神器被蒙上一層神秘麵紗。天皇踐祚之際,傳承鏡、劍的模製替代品以及勾玉以宣示正統。現在皇居中的三神器中,八咫鏡、天叢雲劍是模製替代品,隻有勾玉為相傳之物。鏡供奉於宮中三殿的賢所,劍和勾玉則供奉於禦所的“劍璽之間”內。

現任日本天皇的稱號為“今上”,天皇的名字為“明仁”。1933年12月23日作為昭和天皇的長子誕生,1989年1月7日繼任皇位,年號平成,係日本第125代天皇。

日本把昭和天皇生日(4月29日)定為日本的建國紀念日。

三、徐福即“神武天皇”?

將統治者看做民族或國家的創始者的看法,自古即有,中外皆同,如中國三皇五帝的傳說。日本的古典《古事記》中明確記載,作為天照大神的子孫的神武天皇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元年是前660年,當時中國正處於周惠王17年。

《日本書紀》記載,神武天皇在45歲時,開始懷抱“兼六合以開都,掩八紘而為宇”之誌,率領部隊從九州的日向國出發東征。神武的船隊經過北九州的宇治、岡田,再到本州的穴門、安藝、吉備,最後在白肩津(大阪一帶)登陸,進入大和國。此後,先後消滅了八十建、兄師木、弟師木等大和各地方勢力,確立了在大和的統治地位。東征共花費了神武天皇10餘年的時間,辛酉年正月,他在大和的畝傍橿原宮即位治理天下,號稱始馭天下天皇。翌年,分封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