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品史悟人,成敗輪轉收益多(3)(2 / 3)

胡雪岩為何受到商業人士頂禮膜拜,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成功地從鄉村窮小子成長為城市高富帥,十分具有勵誌意義。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勤勞與機敏的意義,可以相信奇跡與機遇的存在。

小胡出身一般,但父母很有原則性,不僅言傳身教,還送他讀了兩年私塾。因績溪與臨安市交界,小胡便在親友的推薦下,去了杭州做錢莊學徒,三年師滿後轉正為正式夥計。大城市的新氣象使胡雪岩耳濡目染,深刻地認識到了經商的不易——地位低賤,又逢亂世,民生凋敝,隻能發戰爭財,這少不得要和官場中人周旋。胡雪岩頓悟了,但他還不知道,自己這一生將與官場緊密聯係,成也紅頂,敗也馬褂。

傳聞彼時的小胡樂於助人,誠實守信,且壯誌滿懷,躊躇滿誌,以五百兩銀子結交了清官王燮之子王有齡,王做官後投桃報李,給予胡雪岩諸多便利,助他成為杭州一富,傳為美談。事實上,《王有齡傳》裏並沒有提到小胡同學,史料中也沒有詳細記載二人的肝膽友情,也許這是稗官野史的傑作吧!1860年,胡雪岩接手了主人的錢莊,並自開阜康錢莊,往來於商場、官場。王有齡與胡雪岩的交集在於王捐官後被分配到了浙江做鹽運使,由於業績優異成功升職,官至浙江巡撫,與杭州一富胡雪岩有一些事務上的聯係。1861年,太平軍將領李秀成進兵浙江,胡雪岩從上海、寧波等地購進糧米,準備接應清軍援兵;王有齡嚴守城牆,須發皆白,杭州淪陷後自殺以殉節,服毒不死,自縊身亡。

曆史波瀾風起雲湧,王有齡逝世後,曾國藩舉薦提拔左宗棠為浙江巡撫,進兵浙江奪回杭州。左宗棠於1862年走馬上任,這才拉開了兩位大人物攜手奮進的時代帷幕。

胡雪岩作為杭州巨賈,財富來源有渠道,掙錢手段有創意,為人處世有好評,錢莊生意大獲成功不足為奇。如今他回想童年領悟的真理,發現想要做到浙江巨賈、中國巨賈,前路還是需要求索的。

左宗棠率一部湘軍向杭州進發,卻苦於糧炮短缺,不得不與太平軍周旋。胡雪岩趁此機會,自費為左宗棠送上十萬石糧食(有說二十萬石),左宗棠難題得解,對胡雪岩大為賞識,委任他總管全省糧械轉運、接濟軍需物資。戰亂中兩人結成搭檔,左宗棠做胡雪岩的政治靠山,胡雪岩做左宗棠的後勤助手。1864年左宗棠攻占杭州,太平軍失利,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逐漸趨於尾聲,胡雪岩主動承擔了掃尾工作。一方麵接手管理賑撫事務、設立粥廠善堂、修繕名寺古刹、收殮殘骸屍骨,另一方麵開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抑製戰後瘟疫的蔓延。胡雪岩以商人的身份施行義舉,用自己的方式打響名號,一時間“胡大善人”聲名大振,得到官民的一致信任,軍官將劫掠的物資都存入胡的錢莊,太平軍逃犯也將家產寄存於此,胡雪岩利用這些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地設立商號,事業蒸蒸日上。

太平軍被鎮壓後不久,洋務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李鴻章與左宗棠都是堅定的洋務派,但他們對“以夷製夷”的理解大不相同。李鴻章重視談判,認為失利不可避免,隻有盡量減少損失,洋務大有可為,但非洋人洋匠不可;左宗棠重視實用,認為軍民須得學習西方知識,配備西式武器,隻有用洋人的武器錢財打敗洋人才是真本事。兩人掐起架來不可開交,一個要和日本談判,一個要和俄國打仗,一個要鞏固海防,一個要保衛西北,於是李鴻章的得意門生盛懷宣與左宗棠的後勤助手也成了對頭。這是後話,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