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品史悟人,成敗輪轉收益多(3)(3 / 3)

洋務運動始於1861年,左宗棠在與太平軍打仗時就有了學習西方、以夷製夷的想法。胡雪岩便利用自己的財力與人緣,結交外國軍官,引進新式武器,為左宗棠立下了汗馬功勞。1864年,已升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離浙赴閩展開洋務運動,隨行的還有胡雪岩等忠實助手。1866年,胡雪岩提議並協助左宗棠創辦了福州船政局,因胡與法國人德克碑的關係,左宗棠成功請到了洋人監督員總攬船政局的大小事務。胡雪岩這裏剛出了力,又馬不停蹄設立了求是堂藝局,聘請洋講師為青年人講授外語、算術等知識,為左宗棠培養人才。這一年,左宗棠改任陝甘總督,上任後帶著胡雪岩與德克碑創辦了洋務運動時期的第一家官辦輕工企業——甘肅織呢總局,雖然該廠從未盈利。到甘肅後,胡雪岩又出資購買機器,開鑿涇河以解決西北幹旱問題。都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胡雪岩為左宗棠的事業兢兢業業,左宗棠也深有感觸,在官銜上為胡謀得了紅頂商人的名頭,官從二品,同時在轉運、買辦等事項中給予胡雪岩種種好處,也算皆大歡喜。

1874年5月,64歲高齡的左宗棠迎來了他事業的巔峰期。朝廷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平定阿古柏叛亂,收複伊犁。朝廷任命書也下了,軍餉也撥了,左宗棠仍然囊中羞澀,可見大清國庫空虛程度。清廷無法,讓胡雪岩替主子想轍,與彙豐銀行打欠條,先出兵再說。胡雪岩臨危受命,一麵與銀行接洽,一麵自掏腰包,一麵勸捐籌款,終於為左宗棠籌足了餉款。左宗棠抬棺而行,大軍開拔,大獲全勝,成功收複伊犁。

左宗棠立了大功,胡雪岩與有榮焉,然而大清朝的政治鬥爭從未間歇,加入了農民起義軍、帝國主義列強等元素後更是波雲詭譎難以看透。

據傳胡雪岩破產源於民族資本主義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擠壓,實業救國挽救得了一時,清朝卻已是強弩之末。因此胡雪岩高價買進的生絲囤積在家,資金周轉不靈,錢莊隻能關門。

另一種說法則是中國官場傳統的窩裏鬥,李鴻章向慈禧太後打小報告,並指使盛懷宣暗中作梗,製造輿論擠兌阜康錢莊,使錢莊無以為繼。胡雪岩收受回扣是實,曾紀澤日記裏也提到過此事:“十二月初,葛德立言及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報一分五厘。奸商謀利,病民蠹國,雖籍沒其資財,科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而複委任之,良可慨已。”然而胡雪岩為國為民所做的實事也是不可否認的,偏偏落得“奸商”之名。而李鴻章機關算盡,也逃不脫秋風寶劍孤臣淚的命運,成為後世難以翻身的人物,遭到黃遵憲“老來失計親豺虎,卻道支持二十年”的無情諷刺。

胡雪岩的傳奇經曆使人們津津樂道於他的奇聞逸事。比如他生活奢靡,姨太太眾多;比如他讚助錢財,為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昭雪;比如他死時家財散盡,隻有羅四太太陪伴在側;再比如他兩次赴日本收購流失文物……這其中有些傳聞已被史學家推翻,然而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胡雪岩,或是奸商本性,或是風流人物,或是愛國人士,或是政治犧牲品。

麵對這一段亂世傳奇,麵對這一段艱難世態,也許我們不應以對錯論人心,而應交給時間與曆史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