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聖人有失,是非功過孰人清?(1)(3 / 3)

在開元年間,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得到了長足的改進。從政治方麵來說:唐朝進行了深刻的吏治改革。精簡機構,裁撤無用官員;加強對地方的控製,設置按察使對地方進行監控;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製度予以恢複。在對官員的任免上,唐玄宗任用了一批有能之士,比如著名的姚崇、宋璟、張九齡、張說等都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時至今日,我們還在為政治改革而頭疼,而細看李隆基政治改革的內容到了今日也仍然適用——精簡機構,有效利用國家稅收,知人善用。

如果說政治是統治者最關心的地方,那麼經濟就是國家運行的基礎了。經濟方麵的改革,主要是檢田括戶和抑製佛教,檢田括戶主要是將地主隱藏或侵占農民的土地進行查證和沒收,並分發予農民耕種,一方麵增加農業收入,一方麵緩解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有效鞏固統治。抑製佛教聽來容易,其實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由於女皇自己的愛好,她對於佛教的發展相當放縱,導致和尚和尼姑劇增,寺院吞並土地、逃避稅收等現象層出不窮。到了唐玄宗時期,如果再不采取強令裁減和尚和尼姑人數,禁止再造新的寺廟,禁止鑄造佛像,禁止傳抄佛經等政策,佛教的過剩發展就將侵蝕國家經濟的發展。果然,經過這一係列的措施,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再來是軍事方麵的改革。從客觀的層麵來說,宋代的經濟發展程度高於唐代,而我們通常認為唐代比宋代強盛,這很大程度取決於軍事的發展水平。唐玄宗廢除府兵製,建立雇傭兵製,提高戰鬥力,在進行了兵製改革後,唐玄宗逐步收複營州等失地,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的管轄權,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逐步恢複。軍事上的強盛給了這個帝國最穩固的支柱。

雖然開元之治在中國曆史上是出了名的盛世之治,但說起唐玄宗最傳奇的故事,還是與貴妃楊玉環的那段愛情。

說起兩人的相遇,得追溯到武惠妃病死那會兒。武惠妃是玄宗最心儀的妃子,曾獲得玄宗寵愛達二十多年。武惠妃死後,玄宗十分傷心也十分寂寞。也就是在這樣的時機,人過中年的唐玄宗見到了那時候還是武惠妃的兒子壽王妃子的楊玉環。楊玉環聰明美貌,能歌善舞,這場命運的邂逅使得玄宗不顧及禮節、麵子,將楊玉環納為己有。唐玄宗對楊玉環恩寵備至,並且封她為貴妃。

楊玉環有一兄長,名為楊國忠。因為妹妹楊玉環得寵,楊國忠也因此平步青雲,一步步地當上了宰相。說起這楊國忠,實在沒什麼大本事,諂媚拍馬沒的說,可真正的憑本事做事他卻是不行。憑借著妹妹的寵愛得到高官厚祿,想想也沒什麼好下場。果然,朝政在楊國忠的管轄下逐漸混亂起來。而彼時的唐玄宗卻仍然沉浸在愛情的甜蜜和早年的輝煌中,滿心以為自己仍然是那個英明果敢的帝王,絲毫不曾意識到危機的來臨。所謂樂極必然生悲,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節度使安祿山趁朝廷腐敗,聯合十五萬少數民族士兵起兵,美其名曰“討伐奸臣楊國忠”。稍微了解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討伐”“勤王”都不過是起兵造反的借口罷了,中國人做事都愛講究個名正言順,這安祿山的的確確是反了朝廷了。國庫在楊國忠的“關照”下早已空虛,朝廷的士兵也大多是些混事兒且疏於操練的。玄宗在得知安祿山反叛的消息後立即任命了一批將領前去討伐,但最終沒能逃脫長安失守的命運。曾經的聖君在國都失守後隻能狼狽地逃往異地,途中楊國忠被亂刀砍死,楊貴妃也最終沒能逃脫縊死馬嵬坡的命運。玄宗雖然最終保住性命,也在幾年後鬱鬱而終。曾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恩寵,“在天願作比翼鳥”的深情,也隨之化去。

唐玄宗一生曆盡起伏——從曾經雖少年英才卻不得不屈居人下,到下手狠厲奪回皇權;唐王朝一度在他手中達到最盛,又因他的自大與用人不善耗盡元氣,走向衰落;曾與世間絕美相愛相守,又最終無能為力,親令殺之,與最愛陰陽兩隔。一句英明還是庸碌未免太過簡單,隻能說,傳說中的唐玄宗,也不過是個凡人罷了,有得意,有失意,有高潮,有低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