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聖人有失,是非功過孰人清?(1)(2 / 3)

除此之外,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梁軍受到吳楚聯軍的壓迫,梁王劉武不停向周亞夫求救,景帝也反複命令他前往救援,但周亞夫按兵不動。他認為隻要梁軍能夠拖住吳楚主力,自己就有機會消滅他們。從軍事上來說,確實是這麼回事,可是周亞夫當時的“見死不救”使梁王對他懷恨在心,每次進京,都要在太後跟前說不少周亞夫的壞話。又因為王信封侯的事情,太後對周亞夫的厭惡也是與日俱增。

最後,一代大將因為“地下謀反”的罪名被關進監獄,直至吐血而亡。這在曆史上也都是極少的荒唐事。可這件事,卻是文景之治的主人公漢景帝劉啟一手炮製的。他繼承了文帝的休息養民的政策,贏來了漢朝的“黃老之治”到“文景之治”約五十年的風光年華。但他卻貶丞相申屠嘉、誅晁錯、殺功臣周亞夫,令國內形勢一度陷入尷尬的局麵。由此可見,這位皇帝雖然胸懷大誌,卻也為人尖酸,刻薄寡恩。

第二節創造開元盛世,慘遭安史之亂

有人說,唐玄宗是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搶走自己的兒媳,獨寵楊氏,重用奸佞,聽信讒言,搞得整個國家民不聊生。但是其在晚年作出的一係列昏庸的舉措,也不能抹殺他在位前期所作出的貢獻,那就是唐朝的另一個盛世:開元盛世。他帶領唐朝進入另一個盛世,盛極必衰,也是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漸漸地走向了衰亡……

傳說中,唐玄宗李隆基生於垂拱元年乙酉年戊寅日(公元685年9月8日),他的親生父親是當時在位的皇帝李旦。載初二年的時候,日後大名鼎鼎的李隆基還隻有五歲,可是這一年卻是唐代曆史乃至中國古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廢除皇帝之位,武則天以女子之身自己稱帝,號稱“聖神皇帝”,並將國號改為周,“武代李興”可謂是真正實現。

李隆基從小就長得很帥,也很有膽識。但不得不說,他出生的時候很不巧,那會子正是武則天主政做女皇的時候,當時武家位高權重,而身為正經皇族的李家則處處被打壓。這樣的曆史背景使得李隆基從小就經曆了各種錯綜複雜的宮廷變故,而他堅定的意誌也在這樣的曆練中逐漸形成。由於長得帥,性格又討喜,少年時期的李隆基深得祖母武則天的喜愛。但是,長壽二年(公元693)正月,李隆基的親生母親竇氏和老爹的皇後劉氏被女皇秘密殺死,早年喪母的經曆使得李隆基迅速地成長起來,並且認識到祖母的寵愛也算不得什麼免死牌。

等到武則天死後,李隆基的叔叔李顯重新即位。但是李顯懦弱無能,而朝堂則由受到女皇威權影響的皇後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把持。韋氏學著武則天的做法,扶植自己的母家,使得韋家迅速成為繼武家之後炙手可熱的政治大家族。公元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認為時機已到,一起毒死了中宗,韋皇後準備學習武則天即任皇位。在這個重要的曆史分叉點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動合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兵變,火速消滅了韋氏一派。這次兵變之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登基。

大概是受了女皇武則天的影響,那個時代的女性,尤其是皇宮中的女性,對於權力總有著一種難以磨滅的渴望。武則天的例子無疑給了她們很好的示範。在與李隆基合作推翻韋後以後,太平公主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當然隨之膨脹起來的還有她的野心。她想學著母親武則天那樣也做女皇。

作為太平公主稱帝路上的絆腳石,李隆基自然受到了太平公主的防範,睿宗怕再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將陷入大亂,於是公元712年,睿宗毅然決定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這也直接導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矛盾的爆發。公元713年的7月3日,李隆基搶先下手,親自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至此,朝政大權完全收於李隆基之手,他將年號改為開元,開始了大有作為的征程。

如果將唐朝的經濟政治國力的發展比作一條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可以說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是這條開口線的頂點,在經過貞觀之治及武則天的治國作為的積累後,開元盛世的出現可以說是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