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劉啟錯殺周亞夫,皇帝也會錯
他繼承了文帝的休息養民的政策,贏來了漢朝的“黃老之治”到“文景之治”約五十年的風光年華。但他卻貶丞相申屠嘉、誅晁錯、殺功臣周亞夫,令國內形勢一度陷入尷尬的局麵。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將軍,他的父親是漢朝開國元勳周勃。周亞夫的一生是非常輝煌的,他性格直爽,敢說真話,並且善於領兵作戰,立下赫赫戰功,一向為後世所推崇。“亞子在世,孫吳重生”,單從這句話便可得出他在後世兵家心中的地位。
周亞夫的父親絳侯周勃死後,諡號為武侯。按照祖宗規定,他的子孫當中可以有一人繼承他的爵位。按道理說,周亞夫的哥哥是最有資格繼承父親的爵位的,因為他是長子,嫡長子繼承製在當時很流行。可是,這哥們不知道怎麼回事,犯了重罪,惹惱了漢文帝,直接取消了他繼承的資格。後來,漢文帝想從周勃的子孫中挑選一個德才兼備的,眾人一致向他推薦了周亞夫,於是文帝讓周亞夫繼承爵位,封為條侯。周勃年輕時曾經做過河內守。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匈奴大舉進犯,周亞夫被任命為將軍,率軍駐紮在細柳(今陝西鹹陽附近)。
漢文帝親自率領手下大臣前去視察。這趟視察中,漢文帝最先去的不是周亞夫的軍營,而是旁邊的其他漢軍駐地。聽說是皇帝來視察,那些將軍高興得屁顛兒屁顛兒跑出來迎接,都想給皇帝留個好印象,混個臉熟,方便以後升遷,鬧得整個軍營頓時亂成一團。等皇帝到了周亞夫的軍營後,雖然傳令官反複說是皇帝來視察工作,可是軍營守衛死活不讓他們進去,說是隻聽從將軍的號令,氣得皇帝和手下的一幫大臣都沒了脾氣,直到周亞夫親自下令,才讓他們進去。進入軍營後,皇帝發現周亞夫的軍營紀律嚴明,就連皇帝的馬車也得服從軍營規矩,皇帝乘坐的馬車隻能慢慢前行。漢文帝看到周亞夫的軍隊披堅執銳,戒備森嚴,持戰備狀態,非常整齊,和其他幾個軍營的混亂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後世說到周亞夫被殺,這件事也是一個原因,人家畢竟是皇帝,你卻把人家堵在門外不讓進去,當著那麼多人的麵給皇帝難堪,他心裏不別扭才怪呢!漢文帝倒是非常讚賞,周亞夫的治軍能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帝臨死時囑咐太子劉啟說:“國家若遭遇不幸,周亞夫可以擔當大任。”
文帝死後,他的兒子景帝劉啟即位,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吳楚七國發生叛亂。周亞夫升任為太尉(相當於全國兵馬大元帥),率軍東進與叛軍作戰。叛軍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雜牌軍,且各懷鬼胎,各自為戰,怎麼會是中央正牌軍的對手呢?何況遇到的又是很會打仗的周亞夫。周亞夫僅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指揮大軍平定了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大漢王朝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麵。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臣,最終卻落了個淒慘的下場,實在叫人惋惜。悲夫!周亞夫之死的確很冤枉,即使是跟後世嶽飛被以“莫須有”之罪名處死相比也算不上遜一籌。當時,周亞夫的兒子給年邁的父親準備後事,買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鎧甲、盾牌,卻沒有給搬運的人付錢。這件事情引起了對方的怨恨,便上書告發亞夫的兒子,說他居心叵測,用心不良。這事牽連到周亞夫,漢景帝正好想要找個理由除掉周亞夫。有了這個由頭,他便借此機會,示意辦理這個案子的官員。官員為了拍皇帝的馬屁,想趕緊將周亞夫的罪坐實,然後去領賞。可是他們查來查去,一點問題也沒查出來,的確如周亞夫和他兒子說的那樣,鎧甲和盾牌隻是為了殉葬用的。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審問的官吏說,你周亞夫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死後也要到地下謀反的!便將他抓進了監獄。進了廷尉的監獄後,周亞夫氣憤不過,因而絕食五天,最後吐血而死。他死後不久,他的封國被撤除。
其實,周亞夫之死,主要是因為他耿直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尤其得罪了漢景帝。當初,漢景帝要廢除栗太子,可是周亞夫對後來的漢武帝並不怎麼感冒,所以身為丞相的他,和景帝大大爭執了一番。結果,這事兒惹惱了景帝,從此以後開始慢慢疏遠他。隨後不久,竇太後要皇帝封皇後之兄王信為侯,皇帝答應了,正要下旨,周亞夫來了。周亞夫說漢高祖定下規定,非劉姓之人不能封侯。這事讓漢景帝異常氣憤,堂堂一個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不就是封一個侯嘛,你周亞夫怎麼就管得這麼多。這件事對周亞夫來說,他當然沒有做錯,他也是按照漢朝法度來辦事,但也為自己埋下了禍種。王信封侯一事,成了景帝對周亞夫動殺機的一個導火索。後來找機會把他的丞相之職罷免了。漢景帝認為周亞夫對他都是如此不尊敬,更別說對自己的兒子了,這種人留著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