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五味雜陳,人生跌宕際遇莫測(6)(1 / 3)

本來,皇室家族的婚姻就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皇帝不同意,大不了可以再多娶幾個中意的後宮就行了,對於皇後什麼的,就按照大家的意思來。不過,年紀輕輕的順治皇帝偏偏不接受,覺得自己應該挑選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人來當皇後。盡管博爾濟吉特本人聰明、漂亮,言行舉止也符合規範,但是就是比較愛麵子,花錢大手大腳。本來嘛,富貴人家的女兒有這種毛病也不算什麼,不過這在順治眼裏,就成了不能原諒的缺點了。兩個人性格不合,經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鬧不愉快。最後,順治忍無可忍,決定廢後另立。大臣們都慌了,一個個勸順治說,皇後在位三年,沒有什麼不規矩的行為,不能隨便廢後啊!可是順治帝對這一點似乎格外堅持,對大臣們的勸諫毫無所動。最後,孝莊沒轍了,隻好同意順治的要求,把博爾濟吉特皇後降為妃嬪。即使後來順治帝病重,博爾濟吉特想見他的時候,都被順治帝拒絕了,可見順治對這門婚事實在是沒什麼感情。

為了消除廢後可能對蒙古貴族帶來的消極影響,孝莊又馬不停蹄地為順治帝張羅了第二位皇後:年僅14歲的蒙古科爾沁多羅貝勒之女博爾濟錦氏,也就是孝惠章皇後。不過,順治帝對這位來自蒙古包的小姑娘同樣沒什麼興趣,經常對她大聲吆喝,呼來喝去的。不過,這位小姑娘也不尋常,能屈能伸,又深得太後喜歡,所以一直沒有被廢掉。

又過了兩年,到了順治十三年,內大臣鄂碩的女兒董鄂氏入宮。順治帝對她很是喜愛,封她為賢妃。隨著順治帝對她迷戀的加深,僅僅過了四個月,順治帝就封她為皇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後。

此後,順治帝對董鄂妃的感情更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再加上情人眼裏出西施,董鄂妃在順治帝眼裏哪裏都好:長得好看、舉止大方、德才兼備……簡直就是理想的皇後人選。於是,順治帝決定來一個二次廢後,立董鄂妃為皇後。

這可不是小事,已經讓順治廢了一個蒙古皇後了,如果再讓他廢掉第二個蒙古皇後,那麼蒙古女人在後宮的絕對統治地位將不複存在,勢必對滿蒙關係造成惡劣的影響。稍微不慎,甚至會動搖大清國的根本。孝莊心裏跟明鏡似的,此時要是不阻止順治,恐怕要被他捅破天了。孝莊開始對順治的行為進行了一係列的限製,這讓順治帝心裏大為惱火。久而久之,母子之間就出現了隔閡,甚至順治幹脆下令摳去太廟匾額上的蒙古文字來示威。而孝惠章皇後長期以來得不到順治帝的關愛,感情一度空虛,對安排自己命運的同族婆婆孝莊也是心懷怨恨,甚至孝莊病倒了也不去看她。孝莊把自己弄得裏外不討好。不過,這一切,她都忍了。

在這種緊張的婆媳、母子關係下,孝莊沒有灰心,她靠著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和堅忍不拔的性格,維持了大清國的基業不受後宮動搖的影響。孝莊的一片苦心,皇後和順治都不能理解,反倒是董鄂妃能夠體諒孝莊的苦衷。董鄂妃主動在皇後和順治之間周旋,調節雙方的矛盾,有時候作用比孝莊還大。正是因為如此,孝莊後來有什麼事都跟董鄂氏先商量,有什麼話都想對這個兒媳婦說,以至於後來,孝莊這個婆婆已經離不開董鄂氏了。

順治十四年,董鄂妃產下一名皇子,順治帝大為高興。可惜,小皇子四個月後便不幸夭折。長期以來後宮的矛盾已經讓董鄂妃壓力重重,現在自己的兒子又夭折了,原本虛弱的她更是一病不起。心力交瘁的董鄂妃於順治十七年去世。

順治帝先是痛失愛子,又痛失愛妃,頓時覺得天塌地陷,人生沒了樂趣。一種說法是,順治帝從此厭倦了帝位,癡心於佛法,甚至到五台山出了家,法號“行癡”;另一種說法就是,順治帝確實想要出家,但在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之下,最終未能成行,從此一蹶不振,不到半年,便染了天花,離開了人世。不管是哪種說法,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董鄂妃的死對順治皇帝的打擊太大了,讓他對人生、對皇位都產生了厭倦心理,以至於年紀輕輕,便離開了皇位。

孝莊太後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她從清朝大局考慮,為順治安排政治聯姻,確保了各種勢力的均衡。即使是知道順治想要的不是自己給他的婚姻,卻隻能以大局為重,犧牲自己兒子的幸福。作為一個母親,孝莊的心裏該有多難受啊!

第九節袁世凱妄想當帝王,一念之差身敗名裂

他本來年輕有為,創立了新式軍隊,幹過洋務運動,敏感地察覺出了清王朝的搖搖欲墜。他本來德高望重,想要改革的人都找到他,想要讓他出來主持大局。他本來有望改變中國的曆史,他讓清帝退位,讚成共和,成為了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可惜啊,可惜他又想自立為帝,時光總是前走的,被淘汰的東西絕對不會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