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五味雜陳,人生跌宕際遇莫測(6)(2 / 3)

說起袁世凱,那可算得上是中國曆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了。很多人提起袁世凱,就破口大罵賣國賊、叛徒、無恥小人。這也難怪,從袁世凱生前的一係列所作所為上,我們也確實能看見袁世凱的醜惡嘴臉。不過,也有不少人稱袁世凱是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亂世梟雄,更有人稱他是近代中國之父。總之,各式各樣,莫衷一是。關於袁世凱賣國稱帝的事跡大家都很熟悉了,那麼袁世凱這個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矛盾體呢?

袁世凱一生,倒是做了不少令現代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袁世凱是在朝鮮嶄露頭角的。當年僅僅23歲的袁世凱跟著部隊東征朝鮮後,以“通商大臣”的身份駐紮在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在隨後的甲申政變中,袁世凱沉著指揮清軍擊退了妄圖挾持朝鮮皇室的日軍。因為這些功勞,袁世凱被封為清朝駐朝鮮大臣。甲午戰爭爆發後,被李鴻章推薦去負責督練新軍的工作。可以看出,其實早在朝鮮的時候,袁世凱就狠狠打擊了日本人。

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建立近代化部隊的雛形。袁世凱在天津小站招募新兵7000人,設立專門的督練處,袁世凱親自督促訓練。袁世凱的陸軍部隊請來好多外國教官來訓練,學習外國的先進軍事理論。武器也大多從德國購買,部隊也仿照外國軍隊進行操練,開創了中國陸軍近代化的先河。此外,袁世凱大耍政治手段,恩威並施,加強了對新軍的絕對控製權,讓新軍成為自己日後騰飛的後盾。

推行新政,一展內政才華。袁世凱當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之後,極力地迎合清政府,實行新政:首先,征募新軍,改革軍隊製度。袁世凱招募新兵,練成北洋常備軍六鎮,袁世凱的兵力也增長到八九萬人,形成了一個以袁世凱為首的軍事集團;其次創辦巡警。袁世凱在保定設立1個警務總局,5個警察分局,開辦巡警學堂,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巡警製度。後來將巡警製度推廣到全省,建立了全省警察網。隨後又提議建立了警察部,並推薦親信任職,控製了警察部;再次,興辦實業。袁世凱致力於發展近代化實業,使中國民族資本進入黃金期。僅從1912年到1914年間,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全國興辦工廠4000多家,袁世凱在工商企業家眼裏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高;最後,發展教育事業。袁世凱大力支持廢除科舉,興辦學校,使延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製度被廢除。到1907年,直隸的學校數量超過8700家,居全國第二位。可以說,通過一係列新政,為袁世凱積累了足夠的聲望,更為袁世凱日後的崛起贏得了資本。

此外,20世紀初的時候,清政府迫於壓力,搞了一個立憲運動。袁世凱本來是持觀望態度的,可是隨著形勢的發展,立憲的呼聲越來越高。袁世凱仔細分析之下,覺得立憲不管是對自己的前途還是對自己的勢力而言,都不是一件壞事。於是,袁世凱順水推舟,以立憲的倡導者和主持者自居。雖然他支持立憲的出發點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過,以他在新政中的優秀表現和支持立憲的“積極”態度,使他日後在辛亥革命中爭取立憲派的支持奠定了基礎。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政府被逼上了絕路。這時候,袁世凱就成了清政府唯一的救命稻草了。原因也很簡單,當時國內最精銳的軍隊北洋六鎮是袁世凱一手訓練出來的,對袁世凱的話百分百聽從,再者袁世凱與西方列強也有密切關係。辛亥革命後,西方列強也給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重用袁世凱。清政府已經沒啥選擇了,隻好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在清朝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了。袁世凱這才“難為情”地出山。

不過,袁世凱把清政府和革命黨都涮了一把。袁世凱既不讓清廷垮得太快,同時又阻止革命勢力獲得全勝。他這邊拿著革命黨人的勢力要挾清廷交出政權,說如果你們不讓位給我,那我也無能為力了,隻好讓革命黨打過來;那邊就以讓清廷下台來逼迫革命勢力就範,說你們如果不跟我妥協,那我拚了老命也要幫助清政府跟你們死磕到底。明擺著,袁世凱想要利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竊取統治全國的大權。

這個時候袁世凱也沒閑著,派遣北洋軍攻打革命軍,對革命軍施加壓力。革命軍中的舊官僚和立憲派響應袁世凱的停戰議和建議,雙方在1911年12月18日在上海開始正式談判。在談判期間,袁世凱也通過關係,讓六國駐滬總領事出麵逼迫革命黨人向袁世凱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