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母乳喂養(2 / 2)

鏈接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九號

第九條 有不滿一周歲嬰兒的女職工,其所在單位應當在每班勞動時間內給予其兩次哺乳(含人工喂養)時間,每次三十分鍾。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個嬰兒,每次哺乳時間增加三十分鍾。女職工每班勞動時間內的兩次哺乳時間,可合並使用。哺乳時間和在本單位內哺乳往返途中的時間,算作勞動時間。

第十條 女職工在哺乳期內,所在單位不得安排其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不得延長其勞動時間,一般不得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

五 嬰兒打嗝與溢奶

打嗝 打嗝的益處是將孩子吸入的空氣排出來。孩子可能會因為吃奶時或吃奶前的啼哭而吸入空氣,打嗝後可以減少孩子的不舒服。

溢奶 新生兒經常發生溢奶,這是由於下食管、胃底肌發育差,胃容量較少,呈水平位,容易出現溢奶。要防止溢奶,應於喂奶後將孩子豎直抱起,輕輕拍背部,使孩子打個嗝,把吃奶吸進胃裏的空氣排出來,防止溢奶。假如溢奶不嚴重,嬰兒體重在增加,又未發現其他不良現象,就不必緊張,隨著胃容量的逐漸增大,在出生後3~4個月溢奶會自行停止。

六 新生兒日哺乳量

正常新生兒全日哺乳量見下表,因具體情況的不同,可略有出入。

七 怎樣知道孩子是否吃飽

對於孩子是否吃飽,母親可以從幾方麵觀察。

(1)如果孩子尚未吃飽,則不到下次吃奶時間就哭鬧。

(2)在哺乳後用奶頭觸動孩子口角時,如果孩子追尋奶頭索食,吃時又更快更多,說明母親奶量不足。

(3)由於饑餓,可造成嬰兒腸蠕動加快,大便次數增多,且便質不正常。

(4)長時間乳量不足,可能影響孩子發育,出現體重不增加的狀況。

(5)每日排尿不足6次

八 5種促進乳汁分泌的辦法

(1)為了確保嬰兒得到足夠的營養,產婦應當吃與懷孕期同樣的營養均衡的飲食,確保飲食中含有充分的蛋白質與鈣。

(2)哺乳期的能量需求高於孕期——母乳育兒的母親每天需要比孕期多進食500卡能量的飲食。

(3)產婦可能比平常更容易感到口渴,因此,請多次少量飲水,不要大量飲水。

(4)由於母親所吸收的各種成分都會通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因此應當進食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食品。

(5)觀察嬰兒的反應,如果母親所吃的食物令嬰兒感到不舒服,或他不喜歡的話,請更換另一種有類似營養的食品。

九 喂哺的正確姿勢

媽咪一點通

你的奶量是否充足

奶量充足時,乳房脹滿,嬰兒吃奶有力,每次哺乳均能聽到幾次到幾十次的咽奶聲;哺乳後,嬰兒能安靜入睡或玩耍;嬰兒每天大便2~3次,呈金黃色,稠粥樣;嬰兒體重逐漸增加,發育情況良好。反之,如果你的乳房不能脹滿,每次哺乳已超過30分鍾而嬰兒仍頻繁吸吮,或無其他原因嬰兒不能安睡,經常啼哭,嬰兒體重不增加或增加不明顯,大小便量少等,都表明了母乳不足。

1.體位舒適

喂哺可采取不同姿勢,重要的是媽咪心情愉快、體位舒適、全身肌肉鬆弛,有益於乳汁排出。

2.母嬰必須緊密相貼

無論嬰兒抱在哪一邊,嬰兒的身體與母親身體應相貼,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嘴處於乳頭相同水平位置。

3.防止嬰兒鼻部受壓

須保持嬰兒頭和頸略微伸展,以免鼻部壓入彈性乳房而影響呼吸,但也要防止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難。

4.母親手的正確姿勢

媽咪應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個乳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夾托乳房(除非在奶流過急,嬰兒有嗆溢時),那樣會反向推乳腺組織,阻礙嬰兒將大部分乳暈含入口內,不利於充分擠壓乳竇內的乳汁。

5.臥位哺乳

側臥或仰臥位哺乳。

6.坐位喂乳

椅子高度合適,並沒有扶手用於支托嬰兒,椅子不宜太軟。椅背不宜後傾,否則使嬰兒含吮不易定位。喂哺時母親應緊靠椅背促使背部和雙肩處於放鬆姿勢。用枕頭支托嬰兒,還可在足下添加腳凳以幫助母體舒適、鬆弛,有益於排乳反射不被抑製。

7.采用坐位“環抱式”喂哺

尤其適用於剖腹產及雙胎嬰兒,可避免傷口受壓疼痛,也可使雙胎嬰兒同時授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