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奏官闈陳情炎宋 承君命齎旨山西(2 / 3)

眾文武官員聽了,都默不作聲,隻是眼巴巴地看著一位武官。這位武官名叫狄廣,現任太原府總兵。他祖上原本住在山西,祖父狄泰,五代時曾擔任唐明宗的翰林院官員。父親狄元,在本朝先帝太宗時期擔任兩粵總製,威震邊疆,聲名遠揚,不過中年就去世了。老夫人嶽氏還健在,生了一子一女。長子就是如今的狄廣總兵,幼女名叫千金,年方十六,容貌絕美,堪稱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她不僅女工精湛,還擅長詩詞文章,尚未許配人家。嶽氏老太太對她寵愛有加,視如掌上明珠,怎麼舍得讓她去報名登記呢?眾官員聽說狄家有這麼一位美女,其中也有人想為兒子求婚,可嶽老太太舍不得,所以到了十六歲,她還待字閨中。當時狄廣聽陳琳說要親自到各府搜查,知道瞞不住了,心裏悶悶不樂,隻好和眾官員一起說:“陳公公,您就通融通融,再寬限我們三天。要是還有美女不獻出來,您回朝奏知聖上,我們也無話可說。”陳琳答應了,眾文武官員便各自回衙門去了。

單說狄廣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長女叫金鸞,次女叫銀鸞。但次女還沒到三歲就夭折了,如今大小姐才九歲。公子狄青剛出生,才滿月。當天狄廣回到府中,下馬後走進後堂,滿臉愁容,一言不發。孟氏夫人見他這樣,便問:“老爺,你往常回來都是和顏悅色的,今天怎麼不高興了?”狄廣把陳琳催促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夫人聽了,也很吃驚。夫妻二人正在發愁,沒想到小姐正好走進中堂。她聽到哥嫂的歎息聲,心裏已經明白了大概,便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到堂中,和哥嫂見禮,裝作不知道的樣子,開口問道:“哥嫂,你們為什麼在這裏歎氣?是有什麼事情嗎?”狄廣見她問起,隻好說:“賢妹,我想起父親去世得太早,中年就離開了我們,說起來讓人傷感。”小姐說:“哥哥既然思念父親,為什麼又提到違抗聖旨,擔心全家受累的話呢?這是什麼意思?”狄廣夫婦聽了,低下頭不說話。

小姐又說:“哥,嫂,你們說的話我都聽到了。如今事情緊急,何必瞞著我呢?”狄廣聽了,便說:“賢妹啊,不幸父親去世太早,留下老母親在堂,隻有你我兄妹二人。要是今天把你獻出去登記,一來會讓老母親傷心欲絕,二來我也舍不得同胞之情,實在是為難。我想著明天準備一本奏章,請陳琳公公回朝奏明情況,現在還在考慮這樣行不行。”小姐聽了說:“哥,這件事萬萬不可。你又不是普通百姓,身為官員,怎麼能不懂法律呢?聖上要是批準了奏章,那自然是好;可要是不準,怪罪下來,聖上一怒,你就有違抗聖旨的罪名,全家性命難保,還會連累母親。這不就是因為我一個人,讓哥哥背上不忠不孝的罵名嗎?哥哥還是要再好好想想。”狄廣聽了,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賢妹,依你看,怎麼做才是上策呢?”小姐說:“依我看,不如犧牲我一個人,這樣既能保全全家,又能免去哥哥違抗聖旨的罪名,這才是最好的辦法。不知道哥哥覺得怎麼樣?”狄廣聽了,不禁愁容滿麵,長歎一聲。三人又商量了一番,不知不覺天色已晚。

三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這天,狄廣夫婦正和妹妹狄千金商量對策,一個老家人慌慌張張地跑進內堂,說道:“老爺,陳公公帶著軍兵,先去節度使衙門搜查了,過不了多久肯定就會到咱們府上來。”狄廣一聽,心裏的愁緒更濃了,孟氏夫人也嚇得六神無主。狄千金安慰道:“哥哥、嫂嫂,你們別慌,我自有辦法。”她吩咐老家人:“你先去外堂,讓中軍攔住陳公公,請他早點回金亭驛,就說狄總兵有位姑娘已經報名登記了。”老家人領命,匆匆去了外堂。

狄千金讓丫鬟把嶽氏老太太從佛堂請了過來。老太太坐下後,看見兒子滿臉愁容,兒媳和女兒也都淚流滿麵,心裏十分詫異,問道:“你們夫妻、兄妹這是怎麼了?”狄廣隻是搖頭,不忍心把實情告訴母親,怕她傷心。老太太又問女兒:“你為什麼這麼難過?肯定有什麼事,快告訴娘。”狄千金還沒開口,淚水就已經掛滿了臉頰,哭著說:“母親,女兒從小生長在官宦之家,深居閨閣,沒人能委屈我。可如今聖上有旨意,到咱們本省挑選秀女,登記的人數不夠。欽差沒辦法向皇上複命,就要求官宦人家的閨女來補數,現在挨家挨戶地搜查。要是再隱瞞不報,咱們全家都可能大禍臨頭。早上聽說已經搜查到節度使府了,估計馬上就該來咱們家了。哥哥嫂嫂著急又沒主意,女兒隻好犧牲自己去報名,免得全家遭殃。隻是舍不得母親的養育之恩,也舍不得哥哥嫂嫂,說到底是女兒不孝!”說完,淚水已經打濕了衣襟。老太太聽了這話,隻覺得魂飛魄散,手腳冰涼,母女倆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