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六月(五)(3 / 3)

3.炒鍋燒熱加油(50克),油至7~8成熱時,把銀魚散撒入油中,用手勺、笊籬不斷翻動,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控淨油裝盤,食時帶椒鹽。

晚餐

金翅酥

製法

1.麵粉(300克)倒在案板上,扒個坑,加豬油(50克)和溫水(150克)和成水油酥麵,揉勻稍。

2.麵粉(200克)和豬油(100克)拌勻,拌成幹油酥。

3.幹油酥包入水油酥內,用手稍按一下。用走錘擀成長方形,對疊兩層,把縫留在中間擀開,如此反複3次。擀開至5厘米厚,然後用快刀切成每個6克的小菱形塊。在菱形塊中間順長切一刀,不要切斷。再把菱形塊的4個邊向菱形塊中央各切3刀,不要太深,然後把菱形塊的一長角從中間刀口穿過,用手一拉兩個魚,即成生坯。

4.待油(150克)燒至6成熱時,將生坯放入鍋炸製,見酥浮起呈淺黃色即熟。用漏勺播出,瀝幹油,碼於盤內,撒上白糖(200克)即成。

銀魚蛋花湯

製法

1.新鮮銀魚(480克)洗過,瀝幹,放慢火油鍋內稍煎,即放兩湯碗清水,下入薑絲同滾。

2.10分鍾後,下些鹽和高級醬油調適味,拌入雞蛋漿,加入韭菜黃(80克)和少許熟油、胡椒粉等,拌勻即成。

飲食常識如果說目前各家庭主食原料比較單調,那麼副食似乎比較豐富多彩。但是,應注意的是副食的多樣化(本來副食就比主食要多)不等於科學化和合理化。所以要特別注意副食品間的互相取長補短,使生長發育中的孩子獲得較為全麵的營養。具體做法是:要重點解決蛋白質的互補和調整食物的酸堿平衡,具體措施是葷素要科學搭配。生熟要合理搭配。熟食經過烹調會損失食物中的維生素,生食一些食物既可彌補熟食中維生素的損失,又可增加食欲。但是,在生食一些食物時,一定要讓孩子注意好消毒。飲食的科學性不僅僅表現在吃什麼,更重要的怎樣吃,因此說,飲食調配是非常重要的。

6月28日

早餐

雞脯江米團

製法

1.江米(500克)加適量水,上屜蒸熟。涼透後,反複搋勻,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麵1個的劑子,摁成圓餅備用。

2.雞脯肉(200克)切成10個相等的小塊後,往每個按好的圓餅內包1塊,做成橢圓形,蘸上芝麻(25克)備用。

3.油鍋燒至7成熱時,放入生坯。生坯浮出油麵,呈金黃色即熟,取出碼於盤內即成。

製法

1.黃瓜(100克)洗淨,切成絲裝盤。熟口條(150克)切絲後放在黃瓜絲上麵。

2.醬油、醋、味精、蒜泥、香油兌好汁,澆上即成。

保健常識中考前,腦力勞動的強度相當大,並且學習的時間也長,因而,一些臨中考的考生常常出現精力不足、精神不集中、睡眠不好、吃不下飯等現象,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頭昏腦脹的現象,有的還會出現暫時性低血糖等。上述這些現象的出現肯定會使考生複習效率大大下降,這就成為家長及考生本人十分苦惱的一個問題。這種情況,除了有考生思想負擔過大,學習過於緊張,疲勞的因素外,考生的飲食跟不上去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中考前的飲食安排,首先要調配好考生的主食,以提供充足的熱量。除主食外,每天還應補充些雞蛋、魚、肝、痩肉、牛奶以及豆類製品,這些物質除含大量蛋白質外,還含有卵磷脂和膽堿,對腦神經的功能活動極為有就。

午餐

酥皮肉餡餅

製法

1.豬肉餡(200克)加入適量鹽、醬油、植物油、五香調味粉拌勻,韭菜(或大蔥200克)切碎,拌入餡內。

2.植物油(100克)、溫水(適量)和麵。分成4個麵團擀開,肉餡也分成4份,包成4張肉餅放入家用簡易烤箱,約烤4分鍾,翻麵再烤4分鍾即成。

雞絲湯

製法

1.雞脯肉洗淨切絲,玉蘭片(50克)洗淨切絲,鮮薑洗淨切絲,香菜洗淨切段。

2.炒鍋置於火上,加高湯1湯碗半,煮沸後,加入雞絲、玉蘭片絲、薑絲、醬油、精鹽,稍煮一會,加上味精、香菜段攪勻即成。

晚餐

米包子

製法

1.上等大米(500克)、糯米(280克)分別淘洗幹淨,浸泡8小時撈起瀝幹,各磨成極細的米漿入袋吊幹或壓幹(或到市場購買大米粉、糯米粉或湯圓粉)。將糯米粉煮成熟芡,把熟芡與大米粉混合後加入草堿(25克)揉好待用。

2.冰糖(30克)、芝麻(30克),炒香舂細。瓜片(30克眾花生仁(50克)、核桃仁(50克)切細。桂花(0.8克)、玫瑰(0.8克)揉茸。將以上各料與白糖(280克)混合成餡待用。

3.揉好麵團分劑包餡,做成每50克麵1個的湯圓,上籠用旺火蒸15分鍾即成。

川鯽魚湯

製法

1.活鯽魚(500克)刮鱗,去鰓,除淨五髒,收拾幹淨。

2.油菜心(250克)剔淨筋皮,洗淨。蔥、薑(共40克)切片待用。鍋中放油燒熱,蔥、薑下鍋稍炒,烹入料酒,添湯(或水750克),隨即把鯽魚、油菜心和精鹽等調料下到鍋,燒開,撈淨浮沫,稍煮,待魚煮熟,盛在碗中即可。

3.魚肉細嫩,湯鮮味美。

飲食常識心理學家曾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將甜、酸、苦、鹹四種不同溶液放在舌頭上,經過不同時間後,四種味覺會漸漸地感覺不到了。這種現象被稱為味覺適應性。利用這個道理,可以誘導孩子解除他們對一些特殊味覺的不適應性。如一些孩子不願意吃芹菜、香菜、茴香等,主要是由於他們對這些食物的特殊味覺不適應。如果能給孩子講清這個道理,並舉恰當的、有說脤力的實例(如臭豆腐,為什麼聞著臭,吃起來香等),並讓孩子大膽嚐試,是會取得一定效果的。這對於糾正孩子的偏食習性,全麵增進營養都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