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中華當代常見姓氏之源2(1 / 3)

8.以漢語拚音H為首音的常見姓氏之源

(1)哈姓

自漢唐以來,由阿拉伯地區遷徙來中國的中亞布哈拉王族人,進入中原改為漢姓哈氏。哈姓的曆史有2000多年。

(2)海姓

春秋時期,衛國之臣海春,海春之子孫以其字海為氏,為姬姓海氏。姬姓海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

(3)邗姓

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其子於邗(故地在今江蘇揚州),邗國之子孫以國名邗為氏,為姬姓邗氏。姬姓邗氏的曆史有近3000年。

春秋時期,邗氏去“阝”改為幹氏,為姬姓幹氏。

(4)寒姓

黃帝時期,任姓氏族的寒哀為黃帝駕車,寒哀之子孫以其名寒為氏,為任姓寒氏。任姓寒氏的曆史有4600多年。

(5)罕姓

春秋時期,鄭穆公之子公子喜,字子罕,世為鄭卿。子罕之子孫以其字罕為氏,為姬姓罕氏。姬姓罕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

(6)杭姓

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剩下許多船,禹派自己的一個兒子留下統管,封為餘杭國(故地在今浙江杭州餘杭)。“杭”本義是渡船。“餘杭”是剩下的渡船之義。餘杭國之子孫以杭為氏,為姒姓杭氏。姒姓杭氏的曆史有4000餘年。

(7)昊姓

伏羲氏太昊時期,命昊英為潛龍氏,造甲曆。昊英之後裔以昊為氏,為風姓昊氏。風姓昊氏的曆史有5000多年。

(8)河姓、荷姓、菏姓

帝舜時期,歸夷的一支遷移到黃河下遊南岸(故地地今在山東菏澤一帶),因瀕河而居,稱為河泊族,以“河”為族名徽號,演變成文字姓的河氏。

歸夷的一支,以荷花為圖騰,荷花本為河中之花,為河花,後加義符“艸”為“菏”花,故有菏氏,後來“河”氏大部分演變成為何氏,菏花也演變為荷花,菏氏也演變成荷氏。

河姓、菏姓、荷姓的曆史有4200多年。

(9)赫姓、赫連姓

東晉時期,匈奴鐵弗部劉淵的曾孫勃勃擁兵自立,稱大夏天王,自雲赫赫與天連,便自造赫連姓。匈奴赫連部族中有改為單姓赫氏的。赫連姓、赫姓的曆史有1600多年。

(10)黑姓

帝嚳時期,大臣鹹正黑,出自高陽氏,其子孫有以其字黑為姓的。黑姓的曆史有4300多年。

(11)恒姓

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恒思公的後裔以其字恒為氏,為羋姓恒氏。羋姓恒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

(12)衡姓

商朝初期,商王成湯之重臣伊尹,名叫阿衡,其子孫以其名衡為氏,為子姓衡氏。子姓衡氏的曆史有3600多年。

(13)弘姓

春秋時期,衛國公族大夫弘演,弘演之子孫以其字弘為氏,為姬姓弘氏。姬姓弘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

(14)紅姓

春秋時期,楚國王子熊摯紅,熊摯紅支庶子孫以其字紅為氏,為羋姓紅氏。羋姓紅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

(15)鴻姓

少昊時期,少昊的氏族有一支以鴻雁鳥為族名徽號,演變成文字姓的鴻姓。鴻姓的曆史有4600多年。

(16)後姓、後姓

黃帝時期,神農氏炎帝後裔方雷之子句龍,又名後土,後土之子孫以其名後為氏的,為薑姓後氏。薑姓後氏的曆史有4600多年。

春秋時期,齊襄王賜襄王後之族為後姓,亦為後姓。後姓的曆史有2500多年。

(17)郈姓

春秋時期,魯國叔孫氏支係封於郈(故地在今山東東平東南),其子孫以食邑名郈為氏,為姬姓郈氏。姬姓郈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

(18)呼延姓、呼姓

秦朝時期,匈奴貴族四大姓族之一的呼衍氏,改為漢姓呼延氏,後又有改為單姓呼氏的。呼延姓、呼姓的曆史有2100多年。

(19)忽姓

元朝時期,忽必烈之庶子忙哥刺任陝西省奉元府轄地長官,因得罪權臣伯顏,被貶到“天然之海”(故地在今俄羅斯貝加爾湖)。其子孫以祖名忽必烈首字忽為氏,為忽氏。忽姓的曆史有700多年。

(20)狐姓

春秋中期,周文王之子畢公高的後裔畢萬為晉國司徒,輔佐晉獻公。畢萬之孫魏犫子顆,受封於令狐(故地在今山西臨猗西南),其子孫以先祖之采邑名令狐為氏,為姬姓令狐氏;後來有改單姓狐氏的,為姬姓狐氏。姬姓狐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

(21)虎姓

帝嚳時期,八個諸侯的首領之一伯虎,伯虎之子孫有以其字虎為氏的。虎姓的曆史有4300多年。

(22)戶姓

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人戶地於氏改為漢姓戶氏。戶姓的曆史有1500多年。

(23)扈姓

神農氏炎帝時期,活動在今陝西戶縣一帶,有一以桑扈鳥為族名徽號的氏族,稱為有扈氏,桑扈鳥是一種候鳥。演變成文字姓時為扈氏,為薑姓扈氏。薑姓扈氏的曆史有5000多年。

(24)滑姓

西周時期,周武王所封姬姓親族於滑(故地在今河南滑縣),其之子孫以國名滑為氏,為姬姓滑氏。姬姓滑氏的曆史有近3000年。

(25)懷姓

西周初期,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及武庚叛亂後,以康叔為司寇,移封康叔於衛(故地在今河南淇縣東北衛賢集),侯爵,稱衛康叔。因康叔在平定叛亂之中有功,而又封康叔後裔於懷(故地在今河南溫縣東),為懷侯。衛康叔在懷地之子孫以邑名懷為氏,為姬姓懷氏。姬姓懷氏的曆史有近3000年。

(26)槐姓

夏朝時期,夏後少康長子杼,繼夏後少康之位為夏後杼。夏後杼之子槐繼夏後杼位,為夏後槐。夏後槐之子孫以其名槐為氏,為姒姓槐氏。姒姓槐氏的曆史有近4000年。

(27)桓姓

春秋初期,魯國魯桓公之子孫有以其諡號桓為氏的,為姬姓桓氏。姬姓桓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春秋前期,齊國齊桓公之支庶子孫有以其諡號桓為氏的,為薑姓桓氏。薑姓桓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28)郇姓

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其弟於郇(故地在今山西臨猗南),侯爵。郇國之子孫以國名郇為氏,為姬姓郇氏。後來去“阝”旁,為旬氏,為姬姓旬氏。“郇”作為國名本音為xún,作為姓氏音為huán。姬姓郇氏的曆史有近3000年。

(29)荒姓

春秋時期,古曠國,又稱荒浦,在舒鳩之地(故地在今安徽舒城東南)。“曠”空曠之義,與“荒浦”同義。曠國之子孫以國名為姓,有曠姓,有荒姓。荒姓的曆史有2600多年。

(30)皇姓

伏羲氏太昊時期,立九相,柏皇為下相,柏皇之後裔有以皇為氏的,為風姓皇氏。風姓皇氏的曆史有5000多年。

(31)皇甫姓、皇姓

西周時期,周卿士皇父封於向(故地在今山東莒縣南向城),其子孫以其字皇父為氏,因古“父”與“甫”相通,故又有皇甫氏,為姬姓皇甫氏;後改為單姓有以皇為氏的,為姬姓皇氏。姬姓皇甫氏、姬姓皇氏的曆史有近3000年。

(32)回姓

回族中有以其民族名稱為姓的,有回姓。

(33)惠姓

帝舜時期,顓頊玄孫陸終之次子惠連,封於董(故地在今山西南部運城、萬榮、聞喜一帶),為董姓。惠連之子孫有以其名惠為氏的,為董姓惠氏。董姓惠氏的曆史有4200多年。

春秋時期,魯孝公之子魯惠公,魯惠公之子孫有以其諡號惠為氏的,為姬姓惠氏。姬姓惠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34)渾姓

伏羲氏太昊時期,命渾沌為降龍氏,驅民害。渾沌之後裔有以渾為氏的,為風姓渾氏。風姓渾氏的曆史有5000多年。

西周末期,允姓戎人進入顓頊玄孫陸終氏族的始居地區,秦嶺北的駱穀(故地在今陝西東部秦嶺北、黃河南北地區)。居於駱穀的戎人取陸終與其長子昆吾兩名字之簡稱為“陸昆”,因音變為“陸渾”,故史稱陸渾戎。

春秋初期,陸渾戎之一支東遷到河南西部洛水上遊建立了陸渾國(故地在今河南嵩縣東北)。陸渾國之子孫有以國名渾為氏的,為允姓渾氏。允姓渾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9.以漢語拚音J為首音的常見姓氏之源

(1)幾姓

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人俟幾氏改為漢姓幾氏。鮮卑人幾氏的曆史有1500多年。

(2)饑姓

西周初期,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及武庚叛亂之後,周成王將商朝都城朝歌(故地在今河南淇縣東北)附近的殷商遺民裂分為各族氏,其中之一為饑氏,為子姓饑氏。子姓饑氏的曆史有3000多年。

(3)嵇姓、稽姓

夏朝時期,夏後少康長子杼,在繼夏後少康位之前封於會稽(故地在今浙江紹興),其子孫以其封邑名稽為氏,為姒姓稽氏。姒姓稽氏的曆史有近4000年。

漢朝初期,稽氏子孫遷至嵇山,因依山而居,將“稽”改為“嵇”,為姒姓嵇氏。姒姓嵇氏的曆史有2100多年。

(4)箕姓

商朝末期,商紂王之兄箕子封地為箕(故地在今山東鄄城東北)。箕子之子孫以其封邑名箕為氏,為子姓箕氏。子姓箕氏的曆史有3000多年。

(5)汲姓

春秋時期,衛康叔後裔衛宣公的太子封於汲(故地在今河南汲縣),其子孫以封邑名汲為氏,為姬姓汲氏。姬姓汲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6)姞姓

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中的十二姓之一有姞姓,本為吉姓,為吉夷氏。吉夷氏部落的後裔有加義符“女”寫作姞,為姞姓。姞姓的曆史有4600多年。

(7)籍姓

春秋時期,晉大夫荀林父之孫伯黶,為晉之典籍官,伯黶之子孫以其官名籍為氏,為姬姓籍氏。姬姓籍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8)己姓

黃帝之子玄囂,是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中的十二姓之一,為己姓。己姓的曆史有4600多年。

(9)濟姓

商朝時期,伏羲氏後裔逢氏族的一支沿黃河向下遊遷至今山東淄博一帶,成為善於栽培麥子的氏族。

因麥田平整,故將麥子稱為“齊”,其氏族稱為有齊氏。盛產“齊”的地方名為齊地,臨齊地之水稱齊水,或另加義符“氵”為濟水,故亦稱有濟氏。有濟氏有以濟為氏的,為風姓濟氏。風姓濟氏的曆史有3600多年。

(10)計姓

西周初期,封黃帝之子玄囂的後裔於茗,建都於計斤(故地在今山東膠州西南)。茗國之子孫以國都名計為氏,為己姓計氏。己姓計氏的曆史有近3000年。

(11)忌姓

春秋時期,齊大夫苑何忌,其子孫有以其字忌為氏的,為薑姓忌氏。薑姓忌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12)薊姓

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帝堯後裔的一支於薊(故地在今北京大興),薊國之子孫以國名薊為氏,為祁姓薊氏。祁姓薊氏的曆史有3000餘年。

(13)暨姓

商朝時期,大彭氏後裔被封於諸暨(故地即今浙江諸暨),其子孫以封邑名暨為氏,為彭姓暨氏。彭姓暨氏的曆史有3600多年。

(14)稷姓

帝嚳之子棄,姬姓,是黃帝的玄孫,是周人之始祖。棄好農事,善耕種,號曰“後稷”。“後”是“王”之義;“稷”即穀子,去殼為小米,是當時西北民族的主要食糧。後稷是種植穀物的創始人。

帝堯時期,棄為農師,即管農事之官。後稷的子孫有以其號稷為氏的,為姬姓稷氏。姬姓稷氏的曆史有4200多年。

(15)夾姓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莢成喜,其子孫以複姓莢成為氏,後來改為單姓莢氏,為姬姓莢氏。其後人因避難有改為夾氏的,為姬姓夾氏。姬姓夾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16)家姓

西周中期,周孝王之子字家父,家父之子孫以其字家為氏,為姬姓家氏。姬姓家氏的曆史有2800多年。

(17)嘉姓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嘉父,嘉父之子孫以其字嘉為氏,為姬姓嘉氏。姬姓嘉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18)郟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