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儉的特長是辟穀,即長年累月不吃飯,隻吃一點茯苓之類的果實而已,這功夫非常人所能及。甘始的特長是善於行氣導引,一個老頭子,仍然能保持少年人的容顏,足見功夫深厚。左慈的特長則是善補導,通曉房中之術,也就是精通改善性功能的方法。這三個人都號稱有三百歲。看來這三人還不是一般的氣功師,而是大氣功師,他們在當時還掀起過一陣“氣功熱”呢。
曹操將左慈等三人召到許都,任用為軍吏。沒想到,幾位氣功師的到來,立刻引起了轟動效應。郤儉先到,這位善於辟穀的大師一到,魏國就出現辟穀熱。由於辟穀要以茯苓為餌,以至市場上茯苓價格立刻暴漲。善於行氣的甘始一到,馬上又出現了行氣熱。隻見魏國的軍民人等,個個鴟視狼顧,呼吸吐納,都在練行氣法。
當然,也有“走火入魔”的:議郎李覃學辟穀吃茯苓,飲冷水,結果引起腹瀉,把命都丟了;軍谘祭酒董芬練行氣法,出了差錯以致氣閉不通,老半天才緩過氣來。
左慈一出現,“氣功熱”就達到了高潮。由於左慈精於房中術,格外吃香,眾人都爭相學習他的補導之術,甚至連那些已經喪失了性功能的宦官,心裏也癢癢的,不由得動了非分之心。有一個叫嚴峻的宦官,就曾異想天開地跑去向左慈求教,被傳為笑談。可見,左慈等人在當時引起的轟動效應,達到了何等的程度。
不過,曹氏父子並未加入這狂熱的“追星族”,而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曹操和他的兒子們,都認為左慈等人的事情十分可笑。用曹植的話來說,“自家王(指曹操)與太子(指曹丕)及餘兄弟鹹以為調笑,不信之矣”,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曹操為什麼要招致左慈等人呢?曹植在《辯道論》中也說得非常明白:
卒所以集之於魏國者,誠恐斯人之徒,接奸宄以欺眾,行妖愚以惑民,豈複欲觀神仙於瀛洲,求安期於海島,釋金輅而履雲輿,棄六驥而美飛龍哉?
曹操任用左慈等人,並不是想成仙得道,乘龍升天。曹操的著名詩篇《龜雖壽》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表明曹操並沒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曹操是一位務實家,他是擔心左慈等人以妖術惑人,製造動亂,所以要把他們集中起來,以便控製。曹操此舉,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
左慈等人心裏也是明白,他們在曹操那裏,“俸不過員吏,賞不加於無功”。他們隻是“控製使用”的對象,所以一直是小心翼翼,“終不敢進虛誕之言,出非常之語”。
可見,在曹操與左慈的關係中,曹操是控製的一方,左慈是被控製的一方,並不像《演義》中那樣,左慈可以隨心所欲地戲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