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大喬、小喬、銅雀台(1 / 2)

古希臘的特洛伊之戰,據說是為了爭奪美女海倫;曹操興兵下江南,據說是為了奪取傾國傾城的大喬和小喬。無論此事是真是假,都足以使“二喬”的芳名流傳千古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作《赤壁》。讀到這首詩,人們自然會想起《三國演義》中的兩位美人——大喬和小喬。

除卻貂蟬之外,“二喬”就要算《演義》中最知名的美人了。這對天姿國色的姊妹花,不僅在《演義》中,就是在今天中國人的心目中,也是古代美女的典型。

貂蟬,是《演義》作者虛構的文學形象,而大喬和小喬卻是真實的曆史人物。

大凡古代美女,總是同一兩個著名的男子聯係在一起的。例如:西施之與吳王夫差、大夫範蠡;卓文君之與司馬相如;楊貴妃之與唐明皇;貂蟬之與董卓、呂布。而“二喬”的芳名則是與三國時代的孫策、周瑜以及曹操聯係在一起的。

“二喬”其實應該叫做“二橋”。關於她們的曆史記載,見於《三國誌·周瑜傳》。“二喬”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名臣橋玄,當時的人稱他為“橋公”。橋玄死於公元183年,次年即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在戰亂迭起的年代,“二橋”流落到了江南。一次,孫策和周瑜攻拔了皖城(今安徽潛山縣),在那裏遇到了天姿國色的橋氏姐妹。於是孫策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兩位英雄少年以此十分自得,孫策曾與周瑜開玩笑說:“橋公二女雖然流落異鄉,但能得到你我二人作為夫婿,也足以為歡了。”兩個情同手足的少年英雄,娶了這對一母同胞的絕代佳人,這件風流韻事不僅在當時成為美談,而且千餘年來一直傳為佳話。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字麵的意思是,如果天公不作美,不起東風助周瑜成功,那麼二喬就必然會被曹操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供他享用了。問題在於,杜牧在這裏用的是詩的比興手法,詩中的“二喬”並非實指這兩位美人,而是借代東吳的江山。大喬,是東吳已故國主之妻;小喬,是吳軍統帥周瑜之婦。這兩位貴婦人的身份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就決不可能歸於曹操。如果連她們都遭到淩辱,則東吳的江山社稷也就不複存在了。

所以,“銅雀春深鎖二喬”,不過是以藝術的語言來表示東吳的覆滅。關於這一點,後世的許多評論都曾明確指出過。

然而,《演義》的作者卻不管這些,抓住杜牧的這一名句便大作文章,編造了曹操蓄意要奪取“二喬”的情節,從而在赤壁之戰的壯闊場景上又增添了一道戲劇性的旖旎色調。

《演義》先在第四十四回寫道,諸葛亮過江聯合孫權,為了堅定周瑜堅定抗曹的決心,故意編造出曹操的所謂兩大心願:“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上,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還假意勸周瑜向曹操獻上“二喬”,以換取他的退兵。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孔明還裝模作樣地背誦了曹操之子曹植寫的《銅雀台賦》,賦中有“攬二喬於江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的句子,看來正是指江南的大喬和小喬。諸葛亮一番做作,果然激得少年氣盛的周瑜勃然大怒,發誓與“曹賊”不共戴天。聯合抗曹的孫劉統一戰線終於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