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精英的薈萃,共同創造了建康繁榮昌盛、絢爛奪目的文化,最終使得建康城成為中國曆史上名副其實的、承前啟後的文化中心。
東晉、南朝時的建康,憑著江南的富庶而日益奢侈浮華。當時的建康城宮闕池苑華麗無比,城中更遍布離宮別館和深門豪宅。上至皇帝嬪妃,下至達官大族,無不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齊武帝的荒淫、陳後主的好色,在曆史上十分著名。而當時的世家大族子弟,由於享有崇高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優越的經濟條件,再加上受到玄學風向的影響,生活放浪腐化,他們“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持,郊郭之內,無乘馬者。”“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整天隻知吃藥喝酒,談論玄學,給建康城蒙上了一層金粉之氣。
秦淮河兩岸是當時建康城最繁華璀璨的地方。沿岸密布酒樓館妓,歌舞絲竹不絕於耳,曆來是達官貴人宴飲遊樂、文人詩酒唱和之所。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正是當時六朝金粉醉生夢死景象的真實寫照:“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河兩岸不僅商業發達,豪門大族的高級住宅也多在此。朱雀橋東麵的烏衣巷,就是東晉最大的士族王導、謝安的府第所在地。烏衣巷是東晉、南朝時期著名的坊巷。三國孫吳時期,此處原是駐紮守戍石頭城軍士的兵營,因兵士都身穿黑色衣服,故而名之。因王、謝兩大豪門望族在此居住,“烏衣巷”於是成了顯赫、富貴的代名詞。而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詩《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使它聲名大噪。
紙醉金迷的生活最終走到了它的盡頭。陳後主禎明三年(589),隋軍攻破建康,陳後主被俘,陳朝滅亡。隋滅陳後,為了削弱建康的政治、軍事影響,鏟除建康在世人心目中影響,杜絕覆滅王朝的複活,隋文帝楊堅采取了平毀建康城為耕田的政策,將繁華的建康城夷為平地,建康城從此淪為曆代文人墨客吊古傷今之地。李白《金陵白楊十字巷》感歎道:“白楊十字巷,北夾湖溝道。不見吳時人,空生唐年草。天地有反覆,宮城盡傾倒。六帝餘古丘,樵蘇泣遺老。”劉禹錫《台城》亦雲:“台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隻緣一曲後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