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立即開始了南侵西征,他後半生的20餘年(1206—1227)都是在無休無止的征戰中度過的。在他病逝後,又經過窩闊台和蒙哥兩位大汗的不懈擴張,最終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大陸,曠古絕今的龐大帝國,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變化。
1.有仇必報的成吉思汗
在曆史上,金人為維護其北部邊疆的安定,對草原民族的政策是血腥的。他們一邊利用草原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挑起戰爭,限製其發展;另一方麵也時常出兵草原,屠殺遊牧民族,控製其人口增長,名為“減丁”。
由於蒙古族領袖俺巴孩汗被虐殺,使金人與蒙古人結下了世仇。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以替祖先複仇為名,一生中曾五次伐金。
1211年,成吉思汗兵分兩路伐金。一路由其本人統率,以哲別為先鋒,走西北路;另一路由其三個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率領,以汪古部首領為向導,入金西南路。九月,蒙軍前鋒突入居庸關,開始攻擊金中都。金軍據城堅守,由於當時的蒙軍缺少攻城經驗,一時無法攻克,隻好撤軍。據《金史》記載,這一年金朝的大片土地,陷入蒙軍手中。
1212年,蒙軍第二次伐金。這一次並不十分順利。成吉思汗在進攻金西京(今天的山西大同)時,中流箭受傷,不得不撤退。反而被譽為“四獒”之一的哲別倒是攻入了金人東京(今遼寧遼陽)。聽到成吉思汗受傷的消息後,他掠奪一番,返回了蒙古。在1213年秋和1214年的春天,成吉思汗又率領軍隊進行了第三和第四次伐金。到1214年六月,第五次出兵時,中都南麵的金軍將領斫答叛變了金人,他殺死主帥,投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即派兵與斫答等人共同圍攻金中都。軟弱的金太子得知消息後,竟然逃往了南京。十月,蒙古大將木華黎收降了遼東的高州、錦州等地的金將。到1215年春天,蒙軍已陸續收降了金中都附近大小州縣的金朝將官,並且擊敗了前來救援中都的金軍。金中都徹底成為了孤城。這一年的五月,金宰相完顏福必眼看大勢已去,遂服毒自殺,金軍將官紛紛棄城而逃,中都陷落。在這之後,成吉思汗把目光轉向了西方。1217年,成吉思汗將滅金的戰事交給了大將木華黎,遺憾的是,在1223年3月,木華黎渡過黃河後,不幸病卒。當時成吉思汗正在西征途中,金朝就這樣又苟延殘喘地存在了10年。
成吉思汗在與金人戰鬥前,就已經開始了對西夏的戰爭。成吉思汗第一次入侵西夏是在建國前的1205年。當時蒙古軍隊為追擊乃蠻王子屈出律進入了西夏,雖然沒有取得什麼大的軍事突破,但劫掠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後,返回蒙古。後來,蒙古軍以西夏不肯稱臣納貢為名,於1207年秋,再次發兵劫掠了西夏邊境地區。成吉思汗這兩次攻擊西夏並不是簡單地擴張領土,而是為了解西夏的勢力所進行的軍事試探。成吉思汗之所以這樣處心積慮地要西夏臣服,是有著更深遠的戰略目的——他不希望在與世仇金人交戰時,側翼會受到西夏人的威脅,以至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境地。因此成吉思汗決定首先對西夏深入用兵。1209年春,他第三次發動對西夏的攻擊。大軍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圍攻夏都中興府。在危急時刻,夏襄宗向金國求援。沒想到目光短淺的金衛紹王認為“敵國相攻,吾國之福”,竟然拒絕出兵。可見,衛紹王確實是一個平庸的君主,他這一目光短淺的決定將對後來的曆史產生巨大的影響。
毫無後顧之憂的成吉思汗,在這一時刻已下令築堤,引黃河水淹中興府。由於當時習於放牧的蒙古人還不善築城,結果鬧出了笑話。蒙古人水淹中興府,兩個多月後,中興府城牆被浸泡得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就在這關鍵的時刻,蒙軍自家修築的外堤卻先行潰決了,大水反淹了圍城的蒙軍。成吉思汗在策略上沒問題,而技術上出問題,造成損兵折將的情況下,隻好停止了進攻。他並不甘心就這樣撤退。成吉思汗很清楚,中興府內的西夏人這時也很驚慌,經過分析後,他作出了正確的決定,改用了外交戰術。成吉思汗逼迫夏襄宗以納女稱臣入貢為條件,簽訂了和約。第二年,他帶兵凱旋北還。
通過這次對西夏出兵,成吉思汗成功地達到了戰略目的,不但可從西夏取得大量補給,更阻遏了夏、金抗蒙聯盟的形成。後來西夏統治者懷恨金國見死不救,在蒙古攻金的時候時常深入金境,攻城掠殺。金國也不時地予以反擊,結果弄得兩敗俱傷,十幾年後,被蒙古人先後滅亡。
2.花剌子模的貪婪
曆史上許多災難的發生往往是因為某一個人的愚蠢行為所導致。當成吉思汗統一整個蒙古草原,將長鞭指向金人與西夏的時候,他的目光並沒有投向遙遠的中亞地區,最多也就是想讓蒙古鐵蹄踏上西遼國的土地,因為乃蠻人的王子屈出律逃到了那裏,並篡奪了西遼王的權力。可是有一件事情的發生改變了這一切。
1215年,當成吉思汗攻取金中都的消息傳到中亞後,引起了花剌子模摩訶末的注意。花剌子模同大蒙古國一樣也是一個新興的政權,作為和成吉思汗同樣的征服者,摩訶末十分想了解在蒙古草原上的這位統治者是否會對他構成威脅。為了證實金中都確實已經被蒙古人攻克,以及探聽蒙古國的虛實,摩訶末派出了一個使團和一支商隊來到東方。貿易是以遊牧經濟為主的蒙古國獲得手工業製品的重要途徑,所以成吉思汗聽說了這支來自遙遠國度的商隊後十分高興,給予了熱情的接待,並為此頒布了一道保護外來客商的劄撒。當這支商隊走後,為了能和西方國家建立起貿易關係,以取得蒙古帝國必要的生活用品,成吉思汗派出了一個使團回訪花剌子模,同時派出一支由450名穆斯林組成的商隊前去貿易。由於花剌子模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這樣的安排應該能讓雙方都滿意。
但是當蒙古人的商隊在到達花剌子模邊境城市訛答剌時,預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花剌子模派駐到這裏的當地執政長官亦難出看到蒙古人帶來的大量金銀珠寶時竟然起了貪念。他利令智昏,誣陷商人們是間諜,並在摩訶末默許的情況下,下令處死了全部的蒙古商人,貨物自然落入了亦難出的口袋。蒙古商隊中的一名駝夫僥幸逃了出來,他跑回成吉思汗麵前敘述了所發生的一切。
成吉思汗被激怒了。他出生入死大半生,這種罪惡簡直聞所未聞。具有政治家頭腦的成吉思汗在這一時刻作出了兩手準備。他一麵派哲別率軍攻入西遼,殺死了屈出律,為將來可能發生的西征掃清了道路;同時他派出使團責問摩訶末。使者見到摩訶末後說:“如果貴國王本人從未下達過殺害我國使者、搶掠我國商隊的命令,那麼就請將訛答剌守將交給我國來處置,否則,就準備迎戰吧。”使者說得不卑不亢,表達了成吉思汗的意思。成吉思汗畢竟沒有到過西方,他不了解那裏的情況。戰爭不是兒戲,沒有勝利的把握他是不願意輕易出兵的,可要是對方不把人命與尊嚴當一回事的話,那麼他將義無反顧。事實證明摩訶末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他斬殺了蒙古正使,又將兩名副使剃去胡須,驅逐出境,無視成吉思汗的警告。
這種行為是任何血性男兒都無法容忍的,更何況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切都無法挽回,隻能兵戎相見。出征前,成吉思汗登上山頂,脫下帽子,解開腰帶,置於腦後,跪伏在地,請求上蒼助其複仇。據說他不飲不食,一連禱告了三天三夜才下山。對於這次西征的勝負,成吉思汗確實難以預測。在西征前,他的寵妃也速問他:如果有不幸的情形,什麼人可以繼承他的事業?為防萬一,成吉思汗嚴肅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確定三子窩闊台為汗位繼承人。
1219年春,成吉思汗召開忽裏台,完成了西征前最後的準備工作。他部署了諸子和各萬、千、百戶長的軍事任務。西征軍的總數約20萬人。這支部隊與以往的出征部隊的構成有所不同。除了騎兵外,還有擅長使用炮石、火器、戰艦等武器和習於攻城戰的西夏人、金人,以及新歸附的河西軍、契丹軍和漢軍。更有特色的是,還有一支由大批能工巧匠組成的“匠軍”,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工程部隊。此外還有一些熟悉中亞地理交通和花剌子模國情的回回商人也應征隨軍出征。這種構成就使得西征軍具有了強大的威力。
當時的花剌子模國有兵力40萬,可惜的是他們內部嚴重不和,就是摩訶末本人也要看他母親的臉色行事。而在軍事戰略上他們更犯了嚴重的指揮錯誤。中亞地區地廣人稀,多是廣闊的平原。在那裏很難找到如中國四川或嶺南地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塞,更沒有類似長江的天險可守。在這種情況下摩訶末的兒子劄蘭丁提出集中全國兵力,以逸待勞,待蒙軍到來後與之決戰。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算蒙古軍隊在兵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恐怕也會因為損失過大而撤回本土休整了。遺憾的是,在這一關鍵時刻,摩訶末表現得十分軟弱,他似乎懼怕被一次性擊敗,因為他聽到了謠言,在他統治著的區域,一部分反對他的人似乎要發動兵變。最終,摩訶末采取了分兵據守各城抗戰的策略,他希望通過這種方法消耗掉蒙古的軍隊。而事實證明,最後被消耗幹淨的是他自己本人的力量。40萬大軍分散到廣闊的中亞平原上的一座座城池之中,結果每一座城池的守備力量都明顯不足。經過長途跋涉,略顯疲憊的蒙古軍隊有效地把握住了戰機,他們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了一座座城市,最後各個擊破。
對花剌子模的戰爭自1219年秋開始。蒙古人為複仇而來,因此首先包圍了訛答剌城。亦難出率領數萬強兵,憑借堅固的城防,使蒙古軍隊一連數月都無法攻克。蒙古大軍長途奔襲,久攻不克對蒙古人是十分不利的。於是成吉思汗下令分兵四路,留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繼續圍攻,其餘二三路兵馬長驅直入,攻擊花剌子模腹地。摩訶末分兵抵禦,結果大敗而逃,當他逃到首都撒馬爾罕時望著城壕歎息說:“蒙古人太多了,投下鞭子就能填塞壕溝。”就這樣,摩訶末放棄了都城,狼狽地向西遁逃了。不過他十分倒黴,成吉思汗命令哲別與速不台率領一支軍隊全力追擊摩訶末,並下令“不管他死活都要將他帶來”。這樣,這位花剌子模的統治者無論逃到哪裏,蒙古軍都緊追不放,最後他於1220年12月因絕望與疾病死在了裏海中的一個小島上,僅以一件襯衣裹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