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3 / 3)

相關鏈接

成吉思汗小傳

孛兒隻斤鐵木真是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大蒙古國的大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他是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的長子,生於公元1167年冬。他出生後不久,父親就被塔塔兒人毒死,接著泰赤烏族背叛了聯盟,帶走了部落中的大多數人和牲畜等財產。

這以後他與母親、弟兄們艱難地維持著生活,有時還會遭到泰赤烏族的襲擊,朝不保夕。但這些卻磨煉了他鋼鐵一般的意誌,為他長大成人後成就霸業奠定了基礎。

鐵木真成年後,第一件事就是恢複自己乞顏部的領袖地位,將乞顏部眾重新聚集到自己的麾下。他與克烈部首領王罕結盟,借助王罕的力量先後擊敗了蔑兒乞部、塔塔兒部、劄答闌部、泰赤烏部,以及蒙古諸部的聯軍,成為蒙古草原上的一個強大的軍事勢力。

麵對著日益強大的鐵木真,克烈部意識到了威脅。在投靠克烈部的劄木合及王罕的兒子桑昆的慫恿下,王罕於公元1203年春對鐵木真發動了突然襲擊。雙方經過激戰,由於鐵木真兵力較少,損失慘重,最後被迫敗退,所剩部眾僅有兩千餘人。王罕並沒有就此放手,他繼續追擊,兩軍再次相遇,雖然王罕最後被擊退,但鐵木真的部下也所剩無幾。也許是王罕認為鐵木真已經不足以構成威脅了,就此回師。而鐵木真在經過這次挫敗後,並沒有心灰意冷。他一麵陸續召集潰散的舊部眾,一麵收納那些原來與王罕有仇的部族,力量逐漸恢複。而這時王罕的部眾卻出現了分裂。鐵木真得到消息後,派使者詐稱要重敘舊好,同時率軍追隨使者之後,悄悄逼近王罕大帳。鐵木真成功地向王罕發動了偷襲。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克烈部最後戰敗。王罕父子也先後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擊敗王罕父子後,公元1204年,鐵木真又消滅了稱雄於蒙古西部的最強大的部族——乃蠻部,至此實現了對大草原的統一。公元1206年,鐵木真召集貴族首領們在斡難河源頭舉行大會,宣布建立大蒙古國。鐵木真即可汗位,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位後,借鑒金朝製度,結合草原民族的特殊情況,創立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國家製度。他將部眾共分為95個千戶,千戶下分百戶,百戶下分十戶,由大汗親自任命自己的親信為各千戶長,以轄其民。而千戶組織本身,又是軍政合一的單位。平時遊牧、行獵,戰時組織軍隊出征,從而保證了蒙古帝國軍事力量上的強大。

不久,成吉思汗又以口諭的形式,頒布了蒙古帝國的第一部法典——大劄撒,並將其記錄成文字。此後《大劄撒》成為蒙古諸汗及元朝諸帝所信奉的不可違犯的法律準則。

統一蒙古草原後,成吉思汗又開始了新的擴張。可以說他的後半生就是在戰馬上度過的。他把矛頭對準了金國和西夏。1205年,成吉思汗初次率軍進攻西夏,掠走了大量民眾、牲畜及財物。兩年後,成吉思汗正式發動對西夏的戰爭。1209年,在中興城下,蒙古軍引黃河之水灌城,結果圍堤崩潰,河水倒流,蒙古軍反而被淹。成吉思汗在對己不利的情況下,接受了西夏的求和。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攻金。先後攻克烏沙堡、德興府、居庸關,直抵中都城下。因見守備嚴密,未敢貿然攻城,退軍而去。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再次率大軍進攻金,在攻打中都城時,遇到頑強抵抗。翌年春,蒙古三路大軍彙集於中都城下,迫使金人乞和後,率軍北還。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先後派往花剌子模國的商人盡遭殺戮,財寶全被搶奪。成吉思汗派去指責的三個使臣,正使被殺,其餘二使被剃去胡須驅逐出境。

這一切激怒了成吉思汗,他登上山巔,祈禱了三天三夜,求神靈佐助,最後,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滅掉花剌子模國。

公元1219年,蒙古軍的西征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挫折,長驅直入。第二年,大軍越過鐵門關,兵分三路,一邊攻城略地,一邊追擊花剌子模統治者摩訶末。摩訶末被蒙古軍窮追不舍,最後逃到裏海的一個小島上病死,死時僅以一件襯衣裹屍。

這次西征曆時5年,在蒙古帝國擴張的同時也給中亞和西亞的人民帶來了滅絕性的災難。花剌子模國的眾多城市被毀為廢墟,無數無辜的百姓被屠殺。

回師途中,成吉思汗並沒有忘記在對花剌子模國作戰時背叛他的西夏國。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迫使西夏國王再次投降。就在這個時候,成吉思汗病死在秦州清水縣,臨終前他留下遺命:殺死西夏王,盡屠中興府軍民。自此西夏國滅亡。

根據成吉思汗的遺囑,他的屍體被送回蒙古故土,埋葬在斡難河、怯綠連河和土拉河三河的發源地——聖山,不兒罕山的山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