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煙具協會應對歐盟CR法案和反傾銷是入世後我國民間組織應對外貿壁壘的典型案例。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溫州打火機進入世界金屬打火機市場,憑借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迅速改變世界打火機市場主要由日韓壟斷的格局。到2002年,溫州500多家企業年產金屬打火機5億多隻,年產值達25億元,其中80%用於出口,占有世界市場份額的70%,溫州成為世界金屬打火機的生產中心。早在1994年,美國就實施了CR法案,即2美元以下的打火機進入美國市場必須加裝防兒童開啟的安全鎖。但CR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和歐洲生產商手中,加上溫州打火機企業沒有采取應對措施,結果使溫州大部分打火機企業被迫退出美國市場。2001年9月間,歐盟根據歐洲一些打火機製造商的要求,出台CR法案,規定凡售價在2歐元以下的打火機均須設置安全鎖。2002年3月21日,溫州煙具行業協會和民營企業家組團赴歐洲有關國家就CR法案進行正麵交涉,得到了國務院及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官帶民第一團”到國外就貿易糾紛進行正麵交涉。經過交涉,歐盟有關人士基本認為該法案具有不合理性,承諾法案通過後至正式實施前,將啟動修改程序。2002年4月,歐盟通過了CR法案。該法案原定於2004年6月19日正式實施,在我國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交涉下,歐盟推遲了該法案的實施。2005年5月,歐盟突然向歐洲打火機廠商提出協議草案,再次啟動CR法案。7月,由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中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溫州和寧波外經貿局官員、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溫州和寧波煙具協會及企業負責人組成的“斡旋團”,分別拜會了歐盟委員會健康和消費者保護總司、企業總司、貿易總司,西班牙衛生消費部、消費局,希臘發展部,意大利有關部門等。這次“斡旋”的結果是,在歐盟成員國的投票中,由於大部分成員國提出要求修改該法案,最後歐盟委員會健康和消費者保護總司同意暫不投票2006年2月8日,歐盟安全委員會通過新的CR法案,並於2007年3月11日實行,BIC等歐盟打火機生產商同樣要執行這一標準。。2002年6月,在法國BIC公司、日本東海公司、瑞典火柴等鼓動下,歐盟還對中國出口的一次性可充氣袖珍打火機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經過磋商,溫州煙具協會決定選取15家打火機企業進行損害抗辯,1家進行市場經濟地位抗辯。同年9月,歐盟反傾銷委員會兩次派出官員到溫州進行實地調查,對溫州應訴企業的產品、銷售、財務等方麵進行了嚴格核查,對應訴企業提出的意見和事實予以理解和認可。10月8日,溫州東方打火機廠獲得歐盟的市場經濟地位確認。2003年2月,歐盟有關方麵決定不進行初裁;7月14日,歐洲打火機製造商聯合會撤回了對產自中國打火機的反傾銷訴訟,反傾銷程序自動終止。
在上述案例中,溫州煙具協會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使打火機行業的集體行動成為可能。溫州煙具協會的案例也對其他行業協會產生了積極的示範意義。截至2007年,溫州出口貿易所遭遇的壁壘中可訴案件34起,應訴23起,應訴率達67.6%;結案15起,勝訴12起,勝訴率達80%。在應對貿易壁壘時,主體雖然大多是企業,但行業協會在其中的協調作用非常重要,如眼鏡、鞋革和服裝行業在應對反傾銷案件時,都由行業協會安排幾家龍頭企業應訴,並由行業協會在會員企業中籌集應訴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