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企關係上,民間商會的介入有力地促進了銀企合作。首先,實現了民間商會的組織協調與銀行融資的優勢互補。相比較而言,商會更熟悉會員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通過商會提供的信息比企業自己提供的報表更可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和降低了銀行的貸款風險。其次,商會擔保可以降低貸款的風險和成本。增加商會這一審批環節,一方麵降低了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另一方麵免除了銀行對企業進行的市場調研和信用評估成本。從溫州商會在中小企業融資中所發揮的作用來看,銀行與各種市場中介組織的合作可能成為銀企合作的一種新趨勢。

(五)開拓市場

商會向會員提供的另一類服務是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這種服務通常體現為兩種形式,一是以行業名義組織會員舉辦展銷會,這是溫州商會最重要的營銷手段。二是以行業名義促進區域經濟合作,這在近年來開始成為溫州商會的重要營銷方式。

舉辦會展曆來是商會服務會員的重要手段。據不完全統計,在2001-2006年間,溫州服裝商會共組織會員參展69次,其中國內40次,國外29次。這些展銷會使溫州服裝能夠與國內外品牌服裝同台競技,不但展示了業內名優產品,起到了推銷新產品、擴大市場的作用,而且由於展銷會展示的常常是某一行業的代表性產品,從而有助於形成集團效應,有助於塑造區域品牌。

比如1999年,溫州鞋革行業協會舉辦“中國鞋都溫州名優鞋杭州展銷會”。在展銷會上,100多個標準展位全部特裝,並精心策劃了鞋革發展序廳、鞋文化走廊,近10000平方米的廣場,廣告宣傳規模空前。這次展銷取得了空前成功。在康奈集團展廳前,杭州市民排起100多米的長隊,索要廣告氣球等宣傳小禮品。日泰鞋業“500雙精品皮鞋贈送杭州市勞模”活動,也受到熱烈歡迎。5天展期內,前來參觀的杭州市民突破30萬人次,現場買走33000多雙、價值450萬元的皮鞋。應邀參加展銷會的全國2000業內名優產品名溫州鞋代理商,現場簽訂了6800萬元溫州鞋供貨合同。這次活動一掃溫州皮鞋“假冒偽劣”惡名,重塑了溫州鞋業形象,標誌著溫州皮鞋的生產和銷售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又如“中國電氣文化節”,它也是溫州電氣展銷的盛會。自2001年起,溫州電氣行業協會參與承辦“中國電氣文化節”,每年一屆。參展商盡管來自全國各地,但由樂清的電氣生產商唱主角。如2007年展銷會在溫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共有1600個標準展位,近4萬平方米的展出麵積,有來自國內外近700家企業參加。期間共展出了包括斷路器、繼電器、電線電纜、成套設備、電器材料、配件等27個門類近3萬多種各種規格的產品,展期中共有25萬專業觀眾參觀,達成意向銷售額近20億元,九成參展企業對展會效果表示滿意。

這些展銷會大多由行業協會和會展公司共同承辦,但也有些行業協會設有廣告公司或會展公司,可以自行承辦展銷會,如溫州市服裝商會。2008年溫州國際會展中心計劃的展銷會共有27場,其中行業協會參與承辦的達18場。隨著越來越多會展的進行,溫州商會的會展服務進入到了一個更加專業化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溫州商會以行業名義促進區域經濟合作也愈益常見。這裏的主要原因在於,溫州經濟的特色是“兩頭在外,一頭在內”,即溫州主要從事產品的生產,市場和原料都依賴其他地區。隨著溫州經濟發展和區域間經濟水平差距的拉開,區域性的比較優勢日益明顯。溫州民間資本充足,但土地昂貴,勞動力缺乏,生產成本較高;欠發達地區土地廉價,勞動力充足,但資本不足。由於溫州主要生產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產品,對廉價土地和勞動力的依賴性強,因而區域間的這種差異推動溫州資本和產業向內地轉移。再加上各地為發展經濟,紛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出台有利於外來資本投資的地方性政策。在這場全國性招商引資的浪潮中,溫州商會發揮了很好的橋梁作用,協助各地政府招商引資,助推“溫州經濟”向“溫州人經濟”轉變。

為了行業的戰略性發展需要,溫州商會積極謀求產業轉移或建立產業基地。在家具行業,由於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家具、建材等成品價格又持續走低,進軍上遊原材料產業是家具行業企業尋求突破的路徑之一。為了獲取原材料,溫州家具商會與福建建陽市簽訂了閩北溫州木業基地的協議,擬建基地總規劃麵積5000畝,一期1300畝招商前期工作已經啟動。借助於該基地,溫州家具業將打通從原材料到加工、從家具、建材成品到銷售的整個產業鏈。這對提高溫州家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為實現產業轉移,近年來溫州市緊固件行業協會組織參加江蘇東台、江西鄱陽和萬年、浙江遂昌、海寧等地在溫州召開的招商引資說明會,並組團赴衢州、海鹽和廣豐等實地考察;與河北邢台人民政府聯合舉辦“邢台-溫州(樂清)產業合作懇談會”。這些活動成功地推動了溫州緊固件產業的轉移。2006年,溫州緊固件產業向江西遷移,其中56家企業出資約45億元與江西鄱陽縣正式簽約,目前總投資116億元;122家企業在江西萬年縣投資55億元,建設江南緊固件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可達20萬噸,銷售額超過10億元。2007年,溫州緊固件企業遷移到海鹽的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在半年時間內,該五金城入住的溫州緊固件企業就達426家。

在全國各地赴溫州的招商工作中,溫州商會發揮了橋梁作用。許多溫州商會設立專門性的溫州招商引資聯絡處,將各地招商政策和實踐介紹給溫州企業,為溫州資本對外投資提供信息和(基於社會關係所建構的)保障。2007年,沈陽、濟南和武漢的溫州商會分別協助所在省市在溫州招商引資77億、50億和100億。在溫州商會協助下,各地方政府建立了眾多的特色產業園區,將溫州部分製造業的產業鏈整體“打包”遷移。最近,溫州還出現了一種新的合作趨勢,即不僅僅開展商會與當地政府的合作,商會之間也開展合作。如在鄭州中原百姓廣場項目中,投資商與鄭州溫州商會、北京溫州企業商會和平陽商務禮品協會分別簽訂了《項目戰略框架協議書》、《包銷商鋪協議書》和《共建商務禮品批發市場協議書》。2008年4月,武漢溫州商會、武漢樂清商會、樂清市機械模具協會和湖北省模具工業協會簽訂了“打造武漢國際模具城”項目,該項目占地2000畝,總投資約30億。這些項目意味著異地溫州商會開始突破行政區域進行合作,實現綜合性的異地商會與溫州本土專業性行業協會之間的合作。2007年4月17日,在義烏舉行的首屆“全國溫州商會運營與合作論壇”達成了“義烏共識”,提出商會之間要“建立長期、穩定、全方位、多層次的友好合作關係,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商會合作是企業合作網絡的創新,它不再是簡單的企業間的合作,而是企業合作網絡之間的合作。

區域間經濟合作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生產要素的最大功能。在地方政府政策激勵和比較優勢驅動下,產業轉移往往是自發的,甚至可能是散亂的。溫州商會的介入,就可能避免產業轉移中的這些缺陷,使產業實現整體性轉移和戰略性部署。它減少了轉移出去的溫州企業出現產業鏈斷裂的可能性,而對於輸入地政府而言,則形成了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群,有利於地方經濟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