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形式之一,就是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術培訓。這種培訓分為兩類:一類是培訓企業的技術人員,另一類是培訓管理層。以溫州服裝商會為例,為解決企業技術工人短缺,2004年服裝商會正式籌建技術培訓學校,由市服裝商會與溫州民進高級職業中學聯合創辦。培訓學校成立初期,對溫州地區男裝、女裝、休閑裝、童裝、針織內衣、外貿等52家服裝企業開展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服裝企業內流水車工需求2270人,單件車工需求1158人,打版師需求39人,CAD推版需求10人。針對企業的上述需求,培訓學校開設車工、電腦CAD、打版和服裝設計等培訓項目。據統計,2005年,培訓學校舉辦專業理論培訓28期,受訓人員達4000餘人;舉辦專業技術培訓5期,受訓車工172人、CAD80人、打版96人、上袖8人、版型研修10人;女裝分會組織服裝係統專業操作培訓,受訓100餘人。2007年,服裝商會實施定向扶貧培訓計劃,從泰順、文成等貧困地區招收工人,在解決用工問題的同時做好扶貧項目。對管理層的培訓主要涉及設計、企業管理和法律法規等。2005年,服裝商會組織10多家企業負責人赴上海參加由台灣資深設計師主講的“時尚設計”培訓;外貿分會組織的經濟管理培訓班開課4個月,38人參加了培訓。2008年,伴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廣大企業麵臨新的勞動法律規範和勞資環境,市服裝商會協同各縣(市、區)協會和分會組織對企業進行勞動合同法培訓,參加人員達1000多人次。又如泵閥工業協會2005年與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分別舉行了3次壓力管道元件製造培訓班;協會組織14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資格評審培訓學習,其中131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取得合格證書;協會邀請國內經濟學專家講授《合同簽訂技巧與合同風險防範》等課目,80餘名企業負責人及銷售骨幹參加;協會還舉辦了工程師、車工、設計、工藝改進、法蘭等有關技術培訓講座,有效促進了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2008年,溫州泵閥研究院與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聯合主辦全國閥門行業設計與工藝技術培訓班,共有來自於全國各地閥門企業的104名單位代表參加,其中溫州本地閥門企業代表30餘名。行業協會組織技術培訓,既可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又提升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隨著產業升級對技術需求的提升和管理製度的日益規範化,行業協會開展職業性培訓工作的重要性愈益突出。

行業協會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另一形式是職稱評定和技能鑒定。為了解決民營企業技術工人的等級評定問題,溫州率先由行業協會聯合政府部門或高校等開展職稱評定和技能鑒定。1998年,溫州市人事局授權服裝和鞋革等行業協會在非公企業中試行初、中級職稱的外延延伸評審工作。到2006年底,全市累計有8165名非公企業員工通過人事部門的職稱評審,其中2938人獲得初級職稱,5583人獲得中級職稱,184人獲得高級職稱。評審職稱的行業涉及印刷、煙具、泵閥、拉鏈、合成革、製筆、建築材料、汽摩配、經營、商務、電鍍等18個特色行業,基本涵蓋目前溫州主要輕工產業。通過這種突破所有製界限的職稱外延延伸評審,不僅優化了民營企業的人才結構,壯大了人才隊伍,也盤活了人才資源,為溫州市特色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在評價方式上,溫州市人事部門采取“考評結合”的方法,對職稱評審申報者的學曆、外語、論文等條件不作刻板要求,對年齡和從事專業工作年限也不作過分限製,而是重點看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2007年,溫州市正式推行由人事部門書麵委托行業協會(商會)開展職稱外延延伸專業評審工作。

以製筆協會為例,協會針對溫州製筆行業技術人才流動大、培訓難等現狀,牽頭與市人事局、市職稱改革辦公室、溫州大學聯合組建溫州市製筆行業培訓中心,解決人才培訓和職稱評定問題。協會先後出台了《溫州市製筆協會關於工程技術人員聘請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溫州市製筆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實施辦法》和《溫州市工程(製筆)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中級職稱資格量化評價暫行辦法》等措施和辦法。2003年以來,協會已有245人通過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其中工程師83人,助理工程師85人,技術員77人,促進了溫州市製筆業的發展。2004年,協會與溫州大學製筆行業研究中心聯合向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申報在溫州設立製筆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現已獲得批準。

(四)融資服務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因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短,以及轉型期我國銀行貸款的雙重標準等原因,民營中小企業一直偏好民間融資。在溫州,中小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99%以上,產值占97%以上,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一直困擾著政府、銀行和企業。。而據金融監察部門調查,2004年宏觀調控使溫州的民間借貸月利率一度達12112‰(2005年1月數據);2007年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後,12月溫州地區民間借貸月利率達到1164‰。據相關報道,2007年溫州的民間流動性資本約為3000億元,其中1/6左右為民間高利貸資金。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2008年溫州民間金融借貸規模已經突破600億元。民間貸款利率最低也高於銀行利率4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10倍。可見,民間融資雖然對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功不可沒,但也構成中小企業的沉重負擔。溫州商會通過提供信息或擔保,成功地為中小企業融資開辟了一條新通道。

對於中小企業融資,行業協會主要發揮了橋梁作用。許多行業協會意識到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商會服務於會員並獲得會員認同的重要方式,因而積極在銀行與企業之間發揮中介作用。在行業協會的協助下,銀行更加了解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和風險所在,通過商會所提供的信息來降低貸款風險。2007年,中國銀行溫州市分行與溫州市服裝商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銀行將為溫州市服裝商會會員企業提供總金額50億元的新增貸款和貿易融資授信,以推進大型企業做大做強,中小型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中國建設銀行與龍灣區鞋業行業協會簽訂協議,向“中國鞋都女鞋基地”提供總額為30億元的新增融資和授信,以支持其區域品牌建設。2008年3月,建設銀行的“網絡聯保”登錄溫州,該貸款方式無需抵押,受到中小企業的普遍歡迎。“網絡聯保”以行業協會為目標客戶,在行業協會內部建立“網絡聯保貸款聯合體”。借助於行業協會這個推廣平台,“網絡聯保”這一融資新理念迅速付諸實踐。

異地溫州商會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而受到銀行青睞,一些商會獲得了銀行的巨額授信貸款。如昆山農村商業銀行授信昆山溫州商會20億元,稠州商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義烏分行授信金華溫州商會35億元,桂林商業銀行授信桂林溫州商會10億元,工商銀行衢州市分行與衢州市溫州商會簽訂《銀企全麵合作協議》並授信5億元,等等。通過商會與銀行的授信合作,商會會員企業可以采用會員或會員單位擔保等簡易方式獲得銀行資金支持,並享有合約中規定的利率優惠等特殊政策。為了便於會員貸款,異地溫州商會還成立擔保公司為會員貸款提供擔保。自新疆溫州商會2003年成立第一個異地溫州商會的擔保公司以來,合肥、昆山、桂林、十堰、南京等地的溫州商會紛紛成立了擔保公司。從實際操作來看,擔保公司發放的貸款主要麵向中小企業,以小額為主,用於解決會員的資金周轉,如會員企業進貨或擴大再生產。此外,商會還以自己的會費或讚助費進行拆借。如金華溫州商會將換屆時獲得的讚助費近600萬元用於商會內部企業,以法律允許的利率拆借,每年可獲利2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