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趣說社交典故(3 / 3)

在位期間曾製定中國最早刑法的周穆王,在起九師討伐楚國之後,又西征少數民族犬戎,將俘獲的一批少數民族部落遷到了太原地區。國人暴動後即位的周宣王,不知與民休息,仍不斷地發動戰爭,命尹吉甫擊退犬戎的進攻,並反擊到太原地區,將太原地區納入了周王朝的版圖。周宣王為了防禦西北各部族的進攻,還命令尹吉甫到齊地去築城,最早的平遙古城相傳就是尹吉甫所築。

這時,尹吉甫寫了一首詩送給仲山甫,詩中讚美了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也對周宣王任賢使能,使周朝中興進行了一番歌頌。這首詩就是《詩經·大雅》裏的《烝民》,詩中道:“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說:天子之命很嚴肅,山甫奉命就啟程。國家社會好和壞,山甫眼裏看得清。聰明智慧懂事理,高風亮節萬年長。晝夜操勞不懈怠,竭誠輔佐我周王。

唇亡齒寒: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出處】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解釋】亡:失去。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曆史典故】春秋時候,各諸侯國混戰。晉國是當時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隻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一定會借道,讓我們通過的。”荀息看晉獻公有點不舍得,就接著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就如同囊中之物了,我們給虞國的東西不過是暫時存放在他們那裏罷了。”晉獻公聽了,認為荀息的話有道理,便決定按荀息說的做。

虞國國君見到晉國送來的奇珍異寶,不禁心花怒放,就立即答應了晉國借道之事。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阻止道:“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相互依存,萬一虢國滅了,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啊。”虞國國君說:“晉國這樣的大國,特意送美玉寶馬來,要和咱們交好,難道這點小忙咱們都不幫嗎?”宮之奇見國君不聽自己的意見,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便帶著家人離開了虞國。果然沒多久,晉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滅了虞國。

白頭如新:朋友是一生的財富

【出處】(漢代)鄒陽《獄中上書自明》。

【釋義】白頭:頭發白了,代指老年;新:新交。互相認識的時間雖久,卻跟剛認識一樣。形容交朋友彼此不了解。

【曆史典故】鄒陽是西漢時期的齊國人,他聽說梁孝王禮賢下士,就到梁國來遊學,並上書給梁孝王,縱談天下大事,以展示自己的才華。羊勝和公孫詭都是鄒陽的朋友,他們也都是有才之人,但是羊勝嫉妒鄒陽的才華,幾次在梁孝王麵前說他的壞話,幾次三番之後,梁孝王信以為真,下令將鄒陽關進監牢,準備處死。

鄒陽十分激憤,他不甘心就這樣被人陷害,於是,在獄中給梁孝王寫了一封信,信中列舉事實說明:待人真誠就不會被人懷疑,純粹是一句空話。他寫道:“荊軻冒死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為燕國報仇,可是太子丹還一度懷疑他膽小畏懼,不敢立即出發;卞和將寶玉獻給楚王,可是楚王硬說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雙腳;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政,使秦國富強,結果被秦二世處死。俗話說:‘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意思是:雙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輩子,頭發都白了,也還是像剛認識一樣;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會像老朋友一樣。相知與否,不在於相處時間的長短。”

梁孝王讀了鄒陽的信後,很受感動,立即把他釋放,並奉為上賓。

膠漆相投:沒有血緣也可以成為兄弟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獨行傳·雷義傳》。

【釋義】相:相互;投:投合。比喻情深誼厚、親密無間。

【曆史典故】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雷義,另外一個叫陳重。他倆的感情比親兄弟還要好。有一次,他們兩個人一起去參加考試,雷義考上了,陳重卻沒考上。雷義心想:“陳重的學問比我好,居然沒有考上,真的是太可惜了!”雷義就跑去找掌管考試的官員說:“大人,麻煩您將我的功名轉給陳重,他比我優秀呀!”官員當然不理他:“胡鬧,功名怎麼可以隨便轉給別人呢?”雷義心裏很失望:“那我也不要這個功名了!”雷義就假裝發瘋不去做官,終於被解除了功名。

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一起去參加考試,這一次,他們兩個都考上了,還很幸運地被派在同一個地方做事。雷義高興地對陳重說:“陳兄,以後又要麻煩你多照顧了。”陳重說:“雷兄,你說笑了,都是你在照顧我呀!”兩個人很開心能在一起共事,感情變得更好了。大家看到他們感情這麼好,都說:“膠和漆凝聚在一起很堅固,不過還是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深厚友誼呀!”後來,有人就把這件事變成“膠漆相投”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好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就像膠和漆聚合在一起那麼堅固!

肝膽相照:君子之交淡如水,誠而交心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釋義】肝膽:借指真心誠意。比喻待人忠誠真摯,不耍心機,不玩權術。

【曆史典故】西漢初年,有一個叫蒯通的人,他足智多謀,很善於分析形勢,為人出謀劃策。他所處的時代,正值楚漢相爭之際,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處於相持階段,一時之間難分勝負。劉邦的部下中,韓信勢力非常強大,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想說服韓信建立第三種勢力,與項羽、劉邦鼎足而立。

於是,他化裝成看相的去見韓信,他對韓信說:“小人不才,對於占卜之事略知一二。給人看相,我一看他的骨相,就知道他的貴賤;二看他的臉色,就知道他的喜憂;三看他的性格是否果斷,就知道他能否成就大業。用這三方麵來推斷一個人的前途幾乎可以說萬無一失。”

韓信聽了,說:“好啊!那你給我看看,怎麼樣?”

蒯通說:“看您的麵部,做官再高也不過封侯,而且很危險。看您的背部,富貴自不用說。”蒯通看韓信已經動了心,便接著說:“如今楚漢相爭,百姓死傷無數。兩方相持不下,他們的勝敗,便決定於您。您幫助項羽,項羽就勝;您幫助劉邦,劉邦就勝。我願意剖開自己的心腹,拿出自己的肝膽,為您出主意,隻是怕您不肯采用。我建議您,依靠自己的勢力建立第三種力量,和他們三足鼎立。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您必須當機立斷,不能再猶豫不決了。您去幫助項羽,劉邦一定饒不了您;您去幫助劉邦,劉邦怕您奪他的天下,也很危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上天給你的福分你不要,反而要犯錯誤;機會到來你不動手,反而會有災禍降臨。’請您認真地想想。”

蒯通已經將整個形勢分析得很透徹了,但韓信認為劉邦對他很好,一方麵不忍心背叛劉邦,另一方麵也不相信劉邦會對他下毒手。他最終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後來,他被劉邦猜疑,還被呂後殺死了。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無法分割的兄弟情誼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釋義】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調也不再美妙了。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曆史典故】王徽之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性格豪放、不受約束,為人十分灑脫。他有個弟弟叫王獻之,字子敬,不僅精通書法,而且擅長繪畫,與父親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他們常在晚上一起讀書,邊讀邊議。有一晚,兩人一起讀《高士傳讚》,獻之忽然拍案叫起來:“好!井丹這個人的品行真高潔啊!”井丹是東漢人,精通學問,不媚權貴,所以獻之讚賞他。徽之聽了就笑著說:“井丹還沒有長卿那樣傲世呢!”長卿就是漢代的司馬相如,他曾衝破宗法禮教的束縛,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結合,這在當時社會裏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說他傲世。

當時有個術士認為,“人的壽命快終結時,如果有活人願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餘年給他,那麼將死的人就可活下來”。徽之聽說了此事,便找到術士,對他說:“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讓我把餘年給他,我先死好了。”術士搖搖頭說:“代人去死,必須自己壽命較長才行。現在你能活的時日也不多了,怎麼能代替他呢?”沒多久,獻之便去世了。

家人怕徽之悲痛,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徽之一直很惦記弟弟,但始終沒有消息。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便問家人:“子敬的病怎樣了?為什麼很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含糊糊,欲言又止。徽之便明白了,悲哀地說:“子敬已經去了!是嗎?”家人見再也瞞不下去了,便說了實話。

徽之聽了居然一聲不哭,隻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人準備車輛去奔喪。到了獻之家,他在靈床上坐了下來,命人把獻之生前最喜愛的琴取來,想彈首曲子。但調了半天弦,都沒調好。於是舉起琴往地上一摔,悲痛地說:“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徽之的意思是,弟弟和琴同時死去了啊!說罷,他便昏了過去。徽之因極度悲傷,沒過多久就病情加重了,一個多月後,他也離世而去。

齊桓公養禍害己:親益友,遠損友

【出處】《史記·齊桓公世家》。

【釋義】禍:禍害,這裏比喻奸臣。不及時鏟除壞人,最終會害了自己。

【曆史典故】豎刁是春秋時期齊國人。他少年時進宮伺候齊桓公,深得齊桓公的寵愛,後來成為亂政禍國的奸臣。

豎刁出身貧寒,入宮後,他想盡辦法進內廷做近侍。他由外廷做起,處處謹慎,加之他天資聰穎,漸漸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調為近侍。在桓公身邊,他處處留心觀察桓公的生活習性和內心活動,事事投其所好,恒公非常滿意。時間長了,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豎刁深知桓公有兩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於是,豎刁就著力從這兩方麵下手。宮中有一個叫易牙的人,為人奸詐,精於烹調之技,豎刁就設法與其結為朋友。易牙也深羨豎刁顯赫之勢,兩人沆瀣一氣。有一天,豎刁向桓公舉薦易牙,桓公聽說易牙擅長烹調,就隨口問易牙:“我對人間的鳥、獸、蟲、魚都吃膩了,隻是沒吃過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這本是桓公一句戲言,易牙便把這件事牢記心裏,想著怎麼才能給桓公做頓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兒子不正好嗎?幾天後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盤嫩如乳羊、鮮美無比的菜。當桓公知道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覺得易牙愛他甚於愛自己的親骨肉。此後,桓公不僅寵信豎刁,對易牙也恩寵有加了。

宮中有一個叫開方的大夫,也是豎刁的好朋友。為了得到美女,豎刁就和開方計議要把衛懿公的女兒薦給桓公,果然,桓公得到這個美女後非常高興。豎刁通過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寵信,在宮中身價日增。

後來,齊桓公病倒在床,三人乘機作亂,易牙更是將宮門堵死,築起高牆,最後將齊桓公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