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可憐身後事難知——被盜墓的三國名人有哪些(2 / 2)

陳武帝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哥哥孫策之墓也曾遭到盜掘。孫策年輕時,狂傲不羈,人送外號“小霸王”。他死後葬在蘇州城附近。根據宋人寫的小說《孫王墓記》記載,盜墓賊曾挖開孫策墓,得到了很多的金玉奇器,如銀盂杯、金搔頭等。後來盜墓賊被抓獲,這些寶物全部被一個名叫朱勵的人據為己有。不久,孫策的墓地被毀壞,變成了官窯。

諸葛亮的哥哥,東吳大臣諸葛瑾墓也曾在明朝時被盜。這件事情被記載在《三岡識略》一書中,書中說:“吳郡的東關外有封土堆,當地人都傳其為皇墳。”

明朝時有一獵戶到關外打獵,見到土堆旁有一個孔穴。於是,當夜便潛了進去。進去後,他發現裏麵有石床石幾,上麵堆滿了金銀器物。最稱奇的是裏麵有一寶爐,形狀古樸,色彩鮮豔。這隻寶爐後來幾經轉手,被當地一個富豪購得。富豪將其置於案上,隻見爐內香煙自發,結成五色雲。更稱奇的是,在雲中還能隱隱約約看到一隻白鶴在其間飛翔。墓中有一短碑,其上刻的文字表明墓的主人是諸葛瑾。後來吳郡的官府抓獲獵戶,將寶物全部沒收。但那隻寶爐卻散失於民間,下落不明了。

東晉大臣桓溫的墓,在南朝時也沒有幸免於難,同樣被盜墓賊光顧過。根據《南史·周山圖傳》記載:“山圖遷淮南太守。時盜發桓溫塚,大獲寶物。客竊取小遺山圖,山圖不受,簿以為官。其後,桓溫之女墓同被盜發,盜墓賊得金中箱織金篾為嚴器,又有金蠶銀璽等物甚多。”

南北朝時陳朝的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的墓也曾被盜掘。陳霸先,吳興郡長城縣人,他家世寒賤,不在士族之列。早年擔任裏司、油庫吏、傳令吏等微職。後來得了一個小軍職,因鎮壓一起小股農民起義,官位漸顯。

梁朝末年,朝內大亂,陳霸先與梁朝另一大將王僧辯在消除內亂、擁立梁元帝中立下了大功。梁元帝死後,兩人又擁戴元帝之子蕭方智為主。此時,強大的北齊國派兵護送梁武帝蕭道成的侄子蕭淵明回國,要與蕭方智爭當梁國的國君。

陳霸先堅持維護原主,而王僧辯則畏懼北齊的強大,要迎蕭淵明為主。兩人為此爭執不下。於是,在再三勸說無果的情況下,陳霸先就突然發兵,襲擊王僧辯,並將其殺死。557年,陳霸先又滅掉梁朝,自立為王,建立陳朝,史稱陳武帝。

陳霸先即位沒到3年,就病逝在宮中了,他被葬在建康萬安陵。王僧辯的兒子王頒得知陳霸先的死訊後,馬上召集了他父親的舊部1000多人,連夜趕到萬安陵,掘墓剖棺,焚屍成灰,並且取骨灰投水而飲之,以報殺父之仇。

陳霸先的萬安陵遺址,位於今天的南京市郊江寧縣上坊鄉石馬衝。陵墓的原貌早已蕩然無存,隻有陵前的一對石獸曆經風雨滄桑,昂然屹立。

生活在三國時期的那些名人們,雖然生前功成名就,富貴榮華,但是卻沒有想到費盡心力營造的身後事卻在盜墓賊的手中一笑殆盡,拋屍毀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