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和家庭音樂教育方興未艾(1 / 2)

我國雖然有悠久的音樂教育和傳授音樂技藝的曆史(如民間藝人帶徒弟等),但是,由於舊中國政治腐敗、經濟文化落後,音樂藝術不被重視,因此,社會音樂教育長期處於自生自滅狀態。解放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各種類型的社會音樂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少年兒童校外音樂教育

黨和政府對少年兒童的課外、校外音樂教育非常重視,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明確指出:“校外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要堅持麵向大多數學生,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堅持自願與鼓勵、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內容要健康高尚,形式要豐富多樣;要做到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有機結合”。無疑,這是指導少年兒童課外、校外音樂教育的基本方針。

目前,我國少年兒童校外音樂教育組織形式主要有:省、市、區、縣辦的少年宮、少年之家,其音樂教育活動主要是各種音樂培訓班,組織各種音一樂表演團體(如合唱隊、樂隊)進行課餘演出活動;由社會團體、單位、個人舉辦的各類音樂學校、學習班;音樂院校和師範院校開辦的少年兒童課餘音樂教育組織,如課餘音樂學校、星期日樂器指導班等;私人個別教學,有某項音樂專長的個人招收少年兒童,利用課餘時間上課,它具有和家庭音樂教育相結合的性質。

(二)成人音樂教育方麵

我國的成人音樂教育以業餘教育為主,以達到在職進修的目的。主要形式有:由音樂團體、院校兼辦的社會音樂學院和音樂夜大學。主要設聲樂、器樂等專業,如中國社會音樂學院;函授音樂教育。采用有聲函授與書麵函授相結合的方式,並輔以適當的麵授和批改作業,如中國函授音樂學院;電視音樂教育。在1986年中央電視台教育台播出了《小學音樂教學法》節目之後,國家教委組織編寫的“衛星”音樂教材已納入電視師範學院教學節目,現已播出聲樂、鋼琴等科的電視教學,為廣大在職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業務進修,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其它音樂教育。有的音樂院校、師範院校音樂係還招收了脫產的音樂大專班,進行專業性的學習。此外,在一些老年大學開設某項音樂課程,成為一種終身性的音樂教育。

(三)家庭音樂教育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它肩負著繁衍和教育後代的職能。所以,家庭有責任對後代進行多方麵的教育。這種先於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形式已成為促進社會進步、國家興旺的重要措施。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進步,早期音樂教育已逐漸進入千家萬戶,其實踐已證明了這種獨特音樂教育形式的重要性。其主要意義和特點在於:

1.家庭是進行早期音樂教育的最好課堂,早期音樂教育已為世人所矚目。而良好的早期音樂教育的實施,則首先必須通過家庭的渠道進行,或給胎兒聆聽優美的旋律,或給嬰幼兒欣賞悅耳的音樂,或安排學齡前兒童學習器樂,無不出自家長的精心安排。如果全社會都重視家庭早期音樂教育,整個民族的精神文明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