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李叔同編印出版了《國學唱歌集》,這本樂歌曲集與此前一年出版的曾誌的《教育唱歌集》、沈心工的《學校唱歌集》有明顯的不同:一是他選用了《詩經》、《離騷》及唐詩、宋詞、元曲等作為歌詞,來編配音樂,使歌集真正具有了深厚的“國學”特點;二是他將昆曲曲牌《柳葉兒》、《武陵花》等收入歌集中,體現了他對民間音樂的尊重和愛好。歌集中有他自己作詞的《哀祖國》、《喝火令》等歌曲,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緒。
1906年,李叔同憑一己之力在東京編印出版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誌》,寄至國內發行。雖然這本62開本共30餘頁的名副其實的“小雜誌”隻出版了一期,但是它在中國音樂雜誌發展史上卻具有開創的意義。《音樂小雜誌》上的文章幾乎全部都出自李叔同手筆(有時以“息霜”等署名)。在《音樂小雜誌.序》中,李叔同強調音樂是健全社會和提倡美育的有力工具:“蓋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烈,寧有極軟。《音樂小雜誌》上還以五線譜發表了他填詞創作的三首樂歌《隋堤柳》、《我的國》和《春郊賽跑》。在這一年,還出版了辛漢編的《唱歌教科書》、《中學唱歌集》,都是較為重要的樂歌教材,它們彙集在一起,促使樂歌運動能夠在全國較大範圍內開展起來。
作為中國最早編寫樂歌教材的作者之一,沈心工是最先有意識地針對中、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特點來編寫樂教科書的。他在實踐中形成的學校音樂教育的經驗,直接貫通到他樂歌教材的編寫中去了。在唱歌教學中,他十分注意運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結合實際等科學原則;在選編教材上,尤其注意效果。強調教學實踐的檢驗;他特意翻譯《小學唱唱教授法》給老師以幫助。並在1911年又出版了《重編學校唱歌集》1~6集。1913年出版《民國唱歌集》1~4集。所有這些唱歌集和教授法,對中國早期學堂樂歌的開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諸如無錫城南公學堂編的《學校唱歌集》(1906年)和葉中冷的《小學唱歌集》(1906年)、華航深的《共和國民唱歌集》(1912年)等教材,保存了學堂樂歌時代傳唱的大部分優秀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