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畫界怪才之揚州八怪(2 / 2)

揚州八怪中名氣最大者當屬鄭燮,即鄭板橋。鄭板橋以畫蘭竹和頑石著稱,鄭板橋畫的竹子清瘦挺拔,每一個葉子都各有姿態,微風飄來,葉子隨風波動,竹的旁邊配上石頭,更能顯現出竹子的美。石頭的莊重和竹子的俊美別有風情,再題上鄭板橋的怪書法怪詩詞,那又是一道風景。鄭板橋有三絕:詩、書、畫。鄭板橋不但竹子畫的好,詩詞書法造詣也很深。

近年來,鄭板橋以獨特的“六分半書”所寫的一件書法作品“難得糊塗”,流轉甚廣。幾乎達到盡人皆知的程度了。究其原因,或許是和人們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所麵臨的壓力,困惑,迷茫有關。

汪士慎和金農以在揚州賣畫作為營生,最擅長畫梅,他們拿起筆在紙上信手描上幾筆,一個活生生的梅花就被勾畫出來。他們經常去揚州梅花嶺欣賞梅花,隨手帶著畫筆畫紙,遇見可愛的梅花,即當場畫出梅花的百態。朵朵嬌豔,著在虯枝老幹上,別有一番風韻。

“你們看,鄭板橋的畫,一枝一葉,風中之竹,多漂亮!”小美高興的對小月小強說。

“是啊!鄭板橋的竹子名氣太大了。”小強在鄭板橋的畫麵前走來走去,“隻是我不是學畫畫的,我不懂繪畫技法,但是我能看出他的竹子生活氣息十分濃厚!”

“你這就說對了!老師說鄭板橋的竹子來自於我們大自然的風景。”小美饒有興趣的說著,“鄭板橋的《竹石圖》,竹子和石頭相伴,奇妙獨特。”

“鄭板橋在揚州八怪這些畫家中名氣最大了,而且還最怪了!”小美繼續說。

“小美,你去了美術學校,鑒賞水平不得了啊!現在談起畫來一套一套的,我們這些小學同學都和你有差距了。”小月打趣的說著。

“我也隻是看皮毛,看皮毛。”小美被小月這麼一說反而不好意思了。

“別看我們揚州小,文化還真不少!”李虎也來湊熱鬧。

“哈哈,我們突然變成大文人了!”小美看著大家,“有你們陪我來,我都高興死了!”

“看,這個梅花漂亮極了,是寒風中的梅!”小月深情的看著。

“金農的大作,金農和汪士慎最擅長畫梅花了!”

鄭板橋,原名鄭燮,揚州興化人,出身書香門第,清朝乾隆年間人。他從小天資聰慧,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隻是後來父親去世,家道中落。鄭板橋的生活很艱苦,為了養活一家人,在揚州賣畫。在鄭板橋四十歲時,他才考中舉人。又過了幾年,又考上進士。鄭板橋做官期間也不忘畫畫,最擅長就是畫竹,到了晚年棄官專門畫畫,這時他的繪畫身價大漲,做官的和有錢的生意人都來求畫。

“大家都說,揚州八怪的畫很怪,究竟怪在哪裏呢?”小月問小美。

這時小美像是專家了,“老師專門用一堂課講了揚州八怪,我給你們解釋解釋。”

大家都用眼睛看著小美,等待小美講解。

“我們揚州八怪怪在很多方麵,首先是畫畫怪,八怪的畫不同於正統山水畫,被正統畫法認為是怪裏怪氣、不成大雅、有些還表現平常百姓生活氣息。八怪不死臨摹古人的畫法,喜歡自己獨創,他們從大自然中吸收好的素材,創造個性。從生活中尋找靈感,不喜歡抄襲別人作品。八怪的作品使人眼前一亮,有人認為是歪畫,是旁門左道,也有人認為八怪之作品用筆流暢、生機萬象。”

“其次是文章怪,鄭板橋每畫一幅畫,都會寫一首歪詩,而且很多字寫的東倒西歪。八怪題詩的形式也是各異,變化多端。文章中帶有幾分真誠、幾分調皮、幾分酸楚、幾分潑辣!”

“再者是性情和行為怪,八怪最厭惡那些無腦無文化的暴發戶,他們給再多的錢也不賣畫,高興時反倒無償送畫給周圍百姓。八怪對官場的貪汙腐化深惡痛絕,他們把心血都投入到詩文和書畫裏,很多畫家一生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