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戚繼光抗倭(2 / 2)

“我們是殺賊保民的赤子,不滅倭寇就不來見戚大人!”士兵們摩拳擦掌,人人齊心,紛紛表示要與敵人決一死戰。

城東北的倭寇聽到戚繼光趕到,不敢交鋒,偷偷從小路向仙居、處州方麵逃去。戚繼光急速率兵從近道抄到上峰嶺設下埋伏。他命令士兵們每人手執鬆枝一束,隱蔽住自己身體。

18日,倭寇果然過來了。戚軍遠遠看去,隻見戈矛閃閃,長蛇似的隊伍迤邐前進,中間穿插著被擄百姓,隊伍長達數裏。倭寇了望嶺頭,隻見滿山蒼鬆,不見有什麼動靜,便大膽向前進發。

隱蔽著的戚軍等到賊兵過去一半,突然發出號炮。士兵聽到號炮聲起,頓時丟下鬆枝,居高臨下,發起英勇衝擊。頃刻之間,火槍聲和喊殺聲震撼山穀。倭寇驚恐萬狀,前後不接,倉猝應戰。

緊接著,戚繼光又把軍隊列成前後左右都能迅速應接的“鴛鴦陣”,指揮士兵衝鋒拚殺。頓時敵人陣勢大亂,紛紛四散逃竄,死傷無數。

戚繼光見敵軍潰散,便將事先預備好的白旗插在山下,叫部下高聲喊道:“脅從者投奔旗下,可以免死!”隨著這陣高喊聲,有數百個敵人投奔到白旗下,慌慌張張地丟下武器,求饒活命。那些頑抗到底的倭寇,有的被追至山穀間墜落坑塹而死,有的逃進白水洋朱家院,結果被火燒死。戚繼光得勝後回到台州府城,百姓出城20餘裏迎接,熱情慰勞。

從此,戚繼光率領的這支隊伍軍威大振,倭寇嚇得把戚繼光稱為“戚老虎”,而百姓卻親切地稱他們為“戚家軍”。

戚繼光率領的軍隊為什麼能英勇無比、百戰百勝呢?原來,戚繼光出身在山東沿海,自幼痛恨倭寇橫行。他在16歲時就立下了保衛海防的誌向,曾經慷慨賦詩道:“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17歲那年,他承襲父職,當上了守衛登州的指揮官。這位年輕的將領,在戍守海防的數年之間,充分表現出他的膽識、武藝和才能。

1555年,戚繼光被調到浙江當參將(鎮守邊區的統兵官),主持沿海防禦倭寇。他在沿海挑選了一批極端痛恨倭寇的農民、礦工,組成一支4000多人的新軍,並且創造性地用上麵提到的“鴛鴦陣”來訓練新軍。這種陣法以12人為一個作戰單位,打仗時變化迅速,調動靈活,非常適應江南的地形特點。倭寇遇上戚繼光的新軍及其擺出的“鴛鴦陣”,總是有來無回。

此後,戚繼光在援助福建、廣東等地的抗倭鬥爭中,也連獲大勝。1565年,中國東南沿海基本上不再有倭寇侵犯,商民出海做生意的日益增多,從而使沿海的商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