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本是古羅馬建築群中的一座鍾樓,建於1174年至1350年。它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砌合而成,平麵為圓形,直徑為17米,總重量達1.46萬噸。整個塔共有8層,除塔頂和底層外,每層的外沿都有回廊,由31根大理石柱環繞在四周,但沒設欄杆,給登塔的遊客增添了許多冒險的樂趣。斜塔底部由15根圓柱支撐著;頂層為鍾樓,有12根石柱,裏麵懸掛著一口大鍾。斜塔石柱共組成213個拱形券門。塔內設有直通頂層的293級螺旋式石階。拾級而上,來到塔頂俯視這座曆史悠久的比薩古城。
600多年來,比薩斜塔以搖搖欲“傾”而名震天下,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意大利西部的比薩城,是一座保存著中世紀諸多名勝古跡的旅遊古城。比薩斜塔建在城中教堂廣場上,更是一處舉世盡知的勝景。這座高54.6米的石砌圓塔塔頂中心點雖已偏離垂直中心線5.1米,卻仍不傾倒。這的確是罕見的世界奇觀!
在曆史上,比薩斜塔曾與一位偉大人物的一次偉大科學實驗緊密地聯係在一起。1586年的一天,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不顧許多學者的反對,毅然登上塔頂,勇敢地向權威說法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當時,斜塔四周圍滿了看熱鬧的人,他們要親眼看看實驗的最終結果。伽利略讓兩個重量不同的鐵球從塔頂同時自由落下,結果兩球同時著地,從而一舉推翻了亞裏士多德關於重量不同的物體下落速度也不同的定理。從此以後,比薩斜塔更是名噪全球,人們對它又平添了幾分敬意。
比薩斜塔的造型古拙秀巧、巍峨壯偉、風姿獨特,為羅馬式建築的典範。塔的修建費盡了周折,前後竟延續了將近兩個世紀。這在世界建築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了。在比薩斜塔的基座上,用拉丁文鐫刻著始建年代1174年。它的傾斜並不是設計者和建築者有意弄險,嘩眾取寵,而純屬建築師技術上的失誤。開始建造時,此塔也是直立的。但建到第三層時,由於地基打得不深,土層強度低,塔身便開始出現傾斜,於是工程隻好停止。94年以後,又複工修建。為了防止繼續傾斜,在建設過程中,人們隨時糾正重心,但塔基的傾斜已勢不可免、難以糾正了。所以在1350年建成之後,塔頂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已達2.1米。自那以後,斜度不斷增加。從1918年開始,傾斜速度加快。1918年至1958年平均每年傾斜1.1毫米;1959年至1969年,平均每年傾斜1.26毫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傾斜度也日益變得嚴重起來,現在已偏離中心線5.1米。從塔下向上望去,斜塔早已變得岌岌可危,塔上的遊人也好像隨時都可能掉下來。在塔下歇息的遊客也都離傾斜的南側遠遠的,惟恐塔塌下來會砸著自己。可見在塔上觀光也是一次不小的冒險啊!
1972年10月,意大利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斜塔遭受到強大的衝擊,整個塔身大幅度地搖晃了22分鍾之久,極其危險。所幸的是,震後斜塔仍巋然屹立在那裏。但是從這以後,人們對斜塔的前途已是無比憂慮了。為了防止繼續傾斜下去,有關部門先後采取了一係列補救措施,最主要的就是向塔基灌漿。1978年,比薩斜塔繼續傾斜率僅為0.027毫米,這說明繼續傾斜已經基本上製止住了。更令人吃驚的是,自1984年意大利連降暴雨之後,斜塔卻向垂直中心線方向回歸了0.48毫米。最近兩年,斜塔已朝垂直方向轉回了3.15毫米,看來斜塔很有“改斜歸正”的趨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