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曆史事件(3 / 3)

“永貞革新”中是誰進行的改革?

唐德宗的太子李誦突然得了中風病失語。年老體衰的德宗為此事急出病來,並於公元805年正月死了。太子李誦帶病即位,這就是唐順宗。

唐順宗不能說話,隻得靠原來在東宮伴他讀書的官員王叔文、王伾來幫他處理朝政。唐順宗任命王叔文、王伾為翰林學士,另一老資格的官員吏部郎中韋執誼做宰相。他和韋執誼、王伾相互配合,又起用了劉禹錫、柳宗元等一些有才能的官員,這才把朝政大權都抓了過來。

王叔文掌權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頓宦官欺壓百姓的壞風氣。他替唐順宗下了一道詔書,免除了一些苛捐雜稅,取締了“宮市”、“五坊小兒”。又對財政製度進行了改革。這些措施的實行,使長安百姓拍手稱快,使作惡多端的宦官們氣急敗壞。

原來,德宗寵信宦官,允許貪得無厭的宦官設立了“宮市”,派太監專門到宮外采購貨物,隻付十分之一的價款,強行購買。後來幹脆派幾百個太監到大街上張望,看中什麼就搶什麼,這叫“白望”。還有一些宦官在長安開設“五坊”。五坊是專門替皇帝養成、鶻、鷂、鷹和狗的地方。在五坊裏當差的太監叫做“五坊小兒”。這些太監專門向百姓敲詐勒索。

那時,太子李誦住在東宮,由王叔文和王伾陪讀。王叔文是下級官員出身,多少了解一些百姓疾苦。他經常向太子反映外麵這些情況。太子聽了大為不滿。太子氣憤地說:“我一定要告知父皇。”王叔文說:“殿下現在還不宜管這些事。以免壞人在皇上麵前說殿下想收買人心,引起皇上懷疑,殿下難以辯白。”

所以,唐順宗一即位就起用王叔文進行改革。這次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王叔文大刀闊斧的改革,觸犯了掌權宦官的利益。五月,宦官頭子俱文珍就借順宗的名義解除了王叔文翰林學士的職務。

七月,俱文珍及其黨羽以順宗病重不能理事為由,請太子李純監國。不久,太子就正式即位,即唐憲宗。

順宗一退位,俱文珍等宦官立刻把王叔文、王伾革職,貶謫外地。806年,又將王叔文處死。一大批支持改革的官員都受到牽連。至此,短命的“永貞革新”徹底失敗。

“朋黨之爭”持續了多少年?

唐朝的朋黨之爭開始於唐憲宗在位之時。

公元808年,長安舉行考試,選拔賢良方正直言敢諫之人。在參加考試的人中,有兩個下級官員,一個叫李宗閔,另一個叫牛僧孺。兩個人在考卷裏評論時政得失。考官看了卷子後,評為上策,認為這兩個人都符合選拔的條件,就把他們推薦給唐憲宗。

宰相李吉甫是士族出身的官員,對科舉出身的官員本來就有看法,得知出身低微的李宗閔、牛僧孺居然對朝政大加指責,揭了他的短處,更加厭惡。於是,他對唐憲宗說,這兩人之所以被推薦,完全是因為跟考官有私人關係。唐憲宗就把幾個考官降了職,李宗閔和牛僧孺也沒有得到提拔。這就是牛李朋黨之爭的起端。

公元820年,唐憲宗被宦官殺死,太子恒即位,這就是唐穆宗。公元821年,又舉行了進士考試。有兩個大臣替應考的熟人走後門,找考官疏通,但被考官錢徽拒絕。正好李宗閔有個親戚應考,結果被選中了。於是,這些大臣就向唐穆宗告發錢徽徇私舞弊。唐穆宗問翰林學士。翰林學士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兒子。李吉甫死後,李德裕憑借他父親的地位,做了翰林學士。李德裕對李宗閔批評他父親這事件,仍舊記憶猶新。李德裕便趁機謊稱有這樣的事。唐穆宗於是降了錢徽的職,李宗閔也受到牽連,被貶謫到外地去做官。

從此,李宗閔、牛僧孺就跟一些科舉出身的官員結成一派,李德裕也與士族出身的官員拉幫結派,雙方展開了尖銳的明爭暗鬥。

公元826年,唐文宗即位,李宗閔利用宦官的門路,當上了宰相。830年,李宗閔向文宗引薦牛僧孺同為相。這兩人一掌權,就合力把李德裕排擠出京城,派往四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做節度使。從此,唐文宗依照宦官的意願,輪番地使用李德裕和牛僧孺。這一派掌了權,那一派就要遭殃。

牛、李兩派為了爭權奪利,都向宦官討好。公元840年,唐武宗即位。李德裕做淮南節度使時,監軍的宦官楊欽義被召回京,李德裕大辦酒席宴請楊欽義,並送上一份厚禮。楊欽義就在唐武宗麵前竭力推薦李德裕。李德裕果然當了宰相。他竭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閔,把他們都貶謫到南方去。

公元846年,唐武宗病死,宦官們立武宗的叔父李忱即位,就是唐宣宗。唐宣宗對武宗時期的大臣全都排斥,即位的第一天,就把李德裕的宰相職務撤了。鬧了40年的朋黨之爭,終於收場。

唐莊宗給自己起的藝名叫什麼?

公元907年,朱溫在建立梁朝時,北方還存在著兩股較大的割據勢力,據守幽州的劉仁恭和割據河東的晉王李克用。北方的契丹族異軍突起,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

公元907年,李克用與阿保機見麵,結為兄弟,並約定了聯合攻梁的日期。但阿保機一回契丹,懼於朱溫勢力強大,反悔了,就又秘密與朱溫結成同盟。

李克用得知這一情況後,氣得一病不起。他把兒子李存勖叫到跟前,說:“朱溫是咱們的冤家;劉仁恭是我舉薦的,他卻投靠朱溫;契丹跟我結為兄弟,卻違背盟約。這幾口氣沒出,我死不瞑目。”他親手把三支箭交給李存勖,說:“給你留下三支箭,你要記住三個仇人,給我報仇。”公元908年,李克用死後,李存勖即晉王位。他專心訓練兵士,整頓軍紀,訓練出一支勇猛善戰的隊伍。

李存勖出兵跟梁軍進行了幾次大戰,大敗朱溫率領的50萬大軍。朱溫因而病倒。912年朱溫被其子友珪殺害。朱友珪即位,就是梁末帝。公元913年,李存勖又攻取了幽州,活捉了劉仁恭及其兒子劉守光。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機稱帝。公元921年,契丹發兵南下,破涿州,圍定州。李存勖親自帶兵,大敗契丹,趕走了阿保機。

朱溫死後,李存勖又跟朱溫的兒子梁末帝打了10多年仗。公元923年,李存勖滅了梁朝,統一了北方。在洛陽稱帝,改國號為唐,他就是後唐莊宗。

唐莊宗為父親報了仇,鞏固了中原,就再無大誌,開始享受起來。他從小喜歡看戲演戲,做了皇帝後,便不問國事,整天跟伶人混在一起演戲。他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李天下”。

唐莊宗拒絕勸諫,封伶人當刺史,立過許多戰功的將士見了,憤憤不平,後唐朝廷內部就亂了起來。公元926年,唐莊宗聽信讒言將大將郭崇韜殺害。另一個大將李嗣源(李克用的養子)也遭到猜疑,幾乎喪命。同年,邢、滄等州發生兵變,莊宗派李嗣源前往鎮壓。行至鄴都,將士們擁戴李嗣源為主,打進汴京。洛陽也發生兵變,唐莊宗被亂箭射死。李嗣源進入洛陽,做了後唐皇帝,這就是唐明宗。

唐代以後,中國曆史再次分裂,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在南方出現了大大小小九個割據政權,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楚、吳越、閩、荊南、南平;在北方也出現了十個割據政權。因此,這一曆史時期被稱為五代十國時期。

石敬瑭為什麼自稱“兒皇帝”?

公元933年,唐明宗病死。其子李從厚即位,即唐湣帝。湣帝素與明宗養子李從珂有矛盾。公元934年發生兵變,將士們殺了湣帝,擁戴李從珂做了後唐皇帝,稱唐末帝。

李從珂與其姐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互相猜疑。公元936年,石敬瑭據晉陽反叛。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進攻晉陽。石敬瑭抵擋不住,就向契丹人求救,並向契丹國主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耶律德光為父,答應在打退唐軍之後,將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耶律德光早就想向南擴張土地,聽到石敬瑭的優厚條件,立刻出動5萬精銳騎兵援救晉陽。唐軍腹背受敵,被打得大敗。

耶律德光來到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10歲的耶律德光稱作父親。耶律德光正式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立刻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

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帶兵南下攻下洛陽。唐末帝在宮裏放起一把火,舉家老少投火自殺,後唐滅亡。石敬瑭在汴京正式做了中原皇帝,國號晉,史稱後晉,他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每向契丹上奏章時,把契丹國主稱作“父皇帝”,自己稱“兒皇帝”。

公元942年,石敬瑭病死。其侄石重貴即位,即晉出帝。晉出帝向契丹國主上奏章時,隻稱孫兒,不稱臣。公元943年耶律德光借口晉出帝對他不敬,帶兵進犯。契丹兩次出兵,都被晉軍打敗。但終因漢奸出賣,契丹兵攻陷汴京,俘虜了晉出帝,送到契丹,後晉滅亡。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汴京,改國號為遼,自稱大遼皇帝。中原的百姓受不了遼兵的殘酷壓迫,紛紛起義,反抗遼兵。耶律德光懾於起義軍的威力,退出中原。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仍在契丹手中,成了他們日後進攻中原的基地。

【知識鏈接】 幽雲十六州

幽州指今天北京一帶,雲州指山西大同周圍。幽雲十六州自戰國時代以來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抵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侵擾的戰略要地。後唐末年,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與契丹,使以後相繼的王朝(後漢、後周、北宋)在與遊牧民族的交戰中處於不利境地。北宋初年,曾試圖收複該地區,未能成功。

阿保機是怎樣統一契丹各部的?

唐朝滅亡後,中國疆域內最強大的力量就要數北方的契丹了。契丹是我國古代東北的少數民族之一,北魏時期已經分為八個部落,他們獨立進行生產,互不聯係。靠近中原,受益很多。一方麵,他們可以經常南下擄掠人口和財富;另一方麵,很多漢人來這裏開荒種田,使部落裏的人逐漸擺脫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開始了農業生產和定居生活。

唐初,契丹八部決定聯合起來推舉一個共同的軍事首領以自衛。在契丹語中這個首領叫“夷離堇”。每次遇到戰鬥,夷離堇就召集各部首領共同商議,協同作戰。迭刺部是八部中最強大的,所以他們的首領常被推舉為夷離堇。

公元872年,阿保機出生在迭刺部的耶律家族。他長大後英勇善戰。公元901年,阿保機在部落聯盟會議上被推選為夷離堇,掌握了契丹族的軍事大權。阿保機任首領後,帶領族人四處征伐,虜獲大量財富,所以被推選他連續任職。他統一八部的雄心日益滋長起來。

公元916年,阿保機宴請七部首領,席間布置了伏兵。在耳酣酒熱之際,殺戮四起,七部首領盡死於阿保機之手。這樣,阿保機憑借武力統一了契丹各部。同年,他建國稱帝,定國號為契丹。阿保機由部落首領搖身一變,成了契丹國的皇帝。

阿保機覬覦中原已久,但他進攻中原的行動一直都不順利,經常遭到有力的抵抗。不久阿保機就病死了。他的次子耶律德光即位後完成了他的願望,得到了幽州一帶的土地。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阿保機被尊為遼太祖。

【知識鏈接】 渤海國

居住在今東北一帶的古代少數民族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權,唐玄宗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故其以“渤海”為號,渤海政權存在一百多年,於公元926年被契丹所滅。耶律阿保機改其地為“東丹國”,意為東部的契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