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部分 哮喘康複路在何方(1 / 3)

一、哮喘病人可以治愈嗎

(一)哮喘病是能夠治愈的

大部分哮喘病人的氣道阻塞是可逆的。因此,哮喘發作如能及早診斷和堅持正規治療,同時病人又能做好自我保健,哮喘病的預後大都良好,是可以治愈的。

據鍾南山院士調查,哮喘病人得不到規範治療的原因主要是很多醫生還沒有掌握最先進的哮喘治療方法。很多基層醫院的醫生仍在用氨茶堿+激素的方法治哮喘,和50年前相比沒有什麼改進。但實際上,現在哮喘治療上已經出現了很多新藥、新方法,而且治療理念也已經從過去的發作性治療轉變為預防性治療。預防性治療對哮喘病人很重要,不僅能大大減少病人住院的可能,降低病人發作的幾率,減少並發症,而且能節省一半以上的治療費用。目前中國約有3000萬哮喘病人,但能得到規範治療的卻不足2%。即使在大城市,眾多病人也不知道現在哮喘病其實已完全可防可治,病人對哮喘的治療效果期望值極低。在全國範圍內應建立一個由政府、醫護人員、醫學會和病人共同組成的哮喘病防治聯盟,加強對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讓更多病人可以獲得正確的哮喘治療。

哮喘目前的誤診率仍然很高,主要是很多基層的醫護人員對一些症狀不典型的哮喘認識不足。例如症狀表現為反複幹咳的病人往往被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而一些在夜間感覺胸悶的病人則被誤診為心髒病,還有一些在劇烈運動後咳嗽的孩子還會被家長誤認為是“體質弱”。

據臨床調查,很多病人根本不知道哮喘已經是一種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他們認為隻要哮喘不是經常發作,無須入院急診就已經很不錯了,即使上樓梯有點氣喘,或者劇烈運動時有點吃不消也都無所謂了。

隨著哮喘藥物的更新和治療方法的改進,醫生現在已經可以完全控製哮喘,也就是說可以達到“臨床治愈”,不僅能讓病人的哮喘完全不發作,日常生活中沒有不適的感覺,而且還能照常參加學習、工作和體育鍛煉。

(二)影響哮喘病人預後的因素

根據臨床統計分析,具有以下因素中的一項或多項者,治療難度較大,預後較差。

①發病年齡越小,預後越差。

②具有過敏性鼻炎、濕疹等過敏史者,或有對食物、藥物過敏史及家族過敏史者治療比較困難。

③病情嚴重,反複發作或遷延不愈者,預後不佳。

④對糖皮質激素產生依賴或抵抗者預後差。

⑤兒童期發生哮喘,青春期緩解,但是成年後又複發者預後差。

⑥不認真遵從醫囑進行正規治療者的預後較遵從醫囑進行正規治療的預後差。

⑦發生並發症者的預後較無並發症者預後差。

嚴重反複發作的哮喘病人或不適當的治療可引起某些並發症,而這些並發症又可能導致哮喘的誤診、漏診,甚至延誤治療。病人某些並發症對健康的危害甚至要大於哮喘病本身,影響哮喘病人的預後。因此,預防和治療並發症是哮喘防治中的重要環節。哮喘病常見的並發症有自發性氣胸、縱膈氣腫、呼吸衰竭、氣道黏液栓阻塞、肺部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猝死等。

二、重症哮喘病的防治

(一)什麼是重症哮喘

重症哮喘包括重度哮喘和危重度哮喘。前者是指病人在休息時也存在呼吸困難,端坐呼吸,說話受限,隻能說單字,不能成句。常有煩躁、焦慮、紫紺、大汗淋漓。呼吸頻率常>30次/分鍾,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運動。雙肺布滿響亮的哮鳴音。脈搏>110次/分鍾。在用β2受體激動劑後PEF或PEV1

30%。後者除重度哮喘表現外,病人常不能講話,嗜睡或意識模糊,呼吸淺快,胸腹矛盾運動,三凹征,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心動徐緩,動脈需氣分析表現為嚴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是危險凶兆。  (二)重症哮喘的搶救  一旦診斷成立就應分秒必爭進行治療和搶救。  1.氧療  一般吸氧濃度為30%~50%,必要時可增至35%~50%,采用鼻導管或麵罩給氧,需要加溫濕化,防止幹燥或過冷刺激。  2.藥物治療  (1)β2受體激動劑:對急重病人可給較大劑量,沙丁胺醇起始量為2.5毫克,每隔20分鍾重複一次,共3次。注意病人可能不能有效吸入,應加用儲霧裝置。  (2)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80毫克加入液體中靜脈滴注或靜推,每日2次,連續2~3天,症狀緩解後,改為口服,每次8~16毫克,每日2次,連用5天,但價貴。可用氫化可的鬆靜滴,400~800毫克/天,2~3天後改為口服潑尼鬆10~20毫克/天。  (3)茶堿類:對24小時內未用過氨茶堿的急重病例,尤其對β2受體激動劑已不敏感者,常首先用氨茶堿作緩慢靜注,首劑負荷量為5~6毫克/千克,繼而用維持量0.5~1.0毫克/千克·時作靜滴維持治療2~3天;若24小時內用過氨茶堿者,則不宜采用首劑負荷量,隻能用維持劑量。  (4)輸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平衡失調。  (5)抗生素:若病人發熱、咳黃膿痰、伴有細菌性肺炎或鼻竇炎,則應給予抗生素治療。  3.輔助通氣處理(機械通氣)  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視情況可采用麵罩呼吸道持續正壓(呼吸)和無創通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吸入氦-氧混合氣體等措施,同時加強管理。  (三)重症哮喘的預防  根據重症哮喘的發生原因研究,要從多方麵采取預防措施:  1.要仔細消除或避開哮喘觸發因素  哮喘病人應仔細觀察和探試存在於所處環境或食物中的過敏原,千方百計予以消除或避開。  2.要正確規範使用藥物  臨床發現,哮喘病人對藥物形成依賴性,部分病人往往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如果病人突然不適當減量或停用,會使體內激素水平突然降低,極易導致哮喘惡化,且此時對支氣管擴張劑的反應不良。其次,鎮靜劑、β2受體激動劑使用過量、錯誤地使用β2受體阻滯劑等也可導致病情惡化。  3.要預防和控製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反複感染,又得不到很好的控製,是哮喘急性發作的主要原因。兒童哮喘急性發作主要是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為多見,成人哮喘急性發作以支原體和衣原體為主。  4.要保持平靜心態  病人的精神狀態、心理情緒與哮喘發作及發作後是否容易緩解有極大關係。如精神緊張、不安、焦慮和恐懼等可導致哮喘發作和惡化。病人要多參加文體活動、戶外休閑,不要過分思慮自己的疾病,要相信隻要遵醫囑正規治療,哮喘是可以治愈的,要消除一切負麵情緒,保持平靜的心態。  5.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  如果日常攝水量不足、呼吸道水分丟失以及多汗、感染、發熱等原因,可導致病人身體不同程度的脫水,從而造成氣道分泌物黏稠難以咳出,甚至形成小氣道黏液栓阻塞並發肺不張,使病情加重。  6.要預防並發症及其他因素  如果並發氣胸、縱膈氣腫、肺不張等並發症都可加重哮喘,經一般處理不能緩解。其他肺外因素如肥胖、胃食管反流疾病和過敏性鼻炎也與重症哮喘發生有關,都要注意防治。  三、哮喘病的三級預防  哮喘病雖然藥物治療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哮喘患病率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製,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很大。因此,哮喘病的預防應放在第一位。哮喘病的整體預防包括三級預防,即針對病因的一級預防,針對“三早”的二級預防,針對康複的三級預防。  (一)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包括哮喘原發過敏原及誘發因素的防治,這是預防哮喘的根本措施。一級預防包括人出生前和出生後的預防。  1.走在嬰兒前麵  哮喘病的易患性存在著較明顯的遺傳傾向。據統計,父母中有一方有哮喘,小孩患哮喘的機會是1/5;若父母雙方都有哮喘,則小孩有2/3的機會成為哮喘兒。所以哮喘病人在擇偶時,就要考慮遺傳因素。為了消除或降低哮喘易患特異素質,要在懷孕前和孕早期采取預防措施。  (1)父母必須戒煙:  在懷孕期,父母吸煙可使胎兒被動吸煙,煙霧中有毒有害物質對胎兒的發育帶來多方麵的影響,包括使胎兒形成過敏體質。吸煙可使胎兒、嬰兒體內鋅含量減少,而胎兒、嬰兒缺鋅是形成過敏素質如對牛奶過敏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孕婦切勿隨便服藥:  一般的妊娠反應是正常生理現象,無需服藥;整個孕期特別是妊娠頭3個月內最好不要內服和注射任何藥物,必須要用者一定要得到醫生的指導。英國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孕後期頻繁使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如泰諾、乙酰醋氨酚可能增加嬰兒出生後患哮喘的機會。孕期經常使用阿司匹林者,其孩子患喘息性疾病的機會也有增加,但通常喘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