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部分 哮喘康複路在何方(2 / 3)

生後6月才發生。最近蘇格蘭某大學研究人員對2000名健康婦女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孕期服用維生素E的婦女,其子女2歲以內哮喘和濕疹的發病危險較低;而服用維生素C的孕婦其子女2歲以內哮喘和濕疹的發病危險,隨維生素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服用維生素C量最高組孕婦,子女患哮喘的危險是最低組的3倍。專家認為,以往“孕婦服用維生素C對嬰兒健康大有好處”的認識和做法應當糾正,孕婦隻要注意膳食平衡即可。孕婦如果患病毒性感冒或過敏性疾病要禁用某些抗病毒藥(如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韋等)或某些抗過敏藥(如苯海拉明、異丙嗪等)。  (3)孕婦遠離過敏原:  孕婦,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應遠離存在於環境、室內用品、衣被、化妝品、寵物以及飲食中的過敏原。有關生活中的過敏原及其防治方法參見“走進過敏原大觀園”一節。有條件時,有過敏體質的孕婦要設法確定自己的過敏原,以便采取針對性防避措施。如果對已知的過敏原無法防避,則可進行脫敏療法。  2.改善嬰兒過敏體質  若能及早發現有過敏體質的新生兒或嬰兒,並采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就能明顯降低哮喘病發病率。新生兒和嬰兒是否是過敏體質,首先要從家庭成員中了解過敏病史,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兄弟姐妹。有家族過敏史的新生兒和嬰兒,發生過敏性疾病包括哮喘的發生率較高。其次,用牛奶喂養的嬰幼兒,也易發生過敏體質。  對過敏體質兒可采取以下措施:  (1)脫敏減敏:  最理想的辦法是先查清過敏原為何物,設法避開。對已知過敏原,可選擇適當時機采用脫敏療法,或采用預防接種(如接種卡介苗)來減輕新生兒的過敏反應。  (2)盡早治療:  對有過敏表現的新生兒和嬰幼兒要盡早治療,可預防哮喘的發生。如采用抗組胺藥物治療、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細胞免疫調節治療等。  (3)飲食管理:  加強對新生兒和嬰幼兒的飲食管理,有利於預防哮喘發生。如堅持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應在出生後6個月(若有過敏家族史再推遲1~2個月)。在3歲以前應避免攝入魚、蝦、蟹、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及冰製冷飲品。3歲以後可先從一種食品少量開始,緩慢逐漸增加,然後再增加食物的品種,起到脫敏作用。  3.環境防治  對哮喘易發病人,無論兒童還是成人,環境防治,消除周圍的原發過敏原和誘發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如花粉、塵蟎、屋塵、刺激性氣體、煙塵、職業接觸、病毒或細菌感染、冷空氣、運動、藥物、飲食、內分泌因素(月經前後、妊娠)、胃食管反流、情緒改變等因素的防治。有關環境過敏原的防治參見前麵有關部分。  4.體質鍛煉  應根據不同年齡段、身體素質和環境條件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包括體能鍛煉、耐寒鍛煉、呼吸鍛煉、心理承受能力鍛煉和性格鍛煉等。  (二)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是指對哮喘病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叫做“三早預防”。做到三早,關鍵要搞好哮喘病知識的普及教育,使人們知曉什麼是哮喘病、引起哮喘的過敏原及誘發因素是什麼、哮喘發作有什麼樣的症狀。對於有過敏家族史而又有一些過敏表現的人,若在接觸了某種特殊環境(即接觸到某種過敏原)或天氣變化時,突然發生喘息、胸悶、咳嗽和咳白色黏液痰,且此症狀反複發生,每次發作前總有些先兆,如鼻癢、流涕、打噴嚏等,就要想到是哮喘的可能,應盡快看醫生,以求早診斷、早治療。也要注意某些不典型的哮喘。職業性哮喘則有明顯的職業接觸史。  (三)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又稱為臨床預防。三級預防的作用是防止病殘和促進功能恢複,減少或減輕並發症,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措施是堅持緩解期的規範治療、康複鍛煉、危重哮喘病人的積極救治。近年來,哮喘的發病率升高,且危重哮喘的住院病死率高達3.32%~5.82%;其原因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引起哮喘反複發作及不規則的治療所致。因此,需要醫生采取強有力措施,以降低哮喘的病死率。哮喘急性重危發作時經正確藥物治療病情可緩解,通過輔助機械通氣治療幫助病人避免因嚴重通氣衰竭對生命的威脅,隨著病情的好轉,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得到進一步糾正,並恢複正常,在數天內即可撤除輔助機械通氣治療,搶救成功率較高。正確估計病情嚴重度,及時采取正確治療措施是成功救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