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深呼吸運動:立姿同上,兩臂下垂,抬頭挺胸,同時兩臂舉向斜上方,用鼻做深而慢的吸氣,兩臂隨上身前屈,逐漸下伸,將手伸向腳部,同時將氣呼出,兩臂伸直。
第九節——跳躍運動:兩腳原地跳,兩手隨音樂輕拍胸部。
第十節——放鬆運動:1~4拍兩臂側平舉,5~8拍上體前傾,兩臂在身體前左右交叉放鬆擺動。
四、傳統保健功法——內養功
我國的傳統功法種類很多,這裏主要介紹一種適合於各種不同程度病情哮喘病人的內養功。內養功屬於靜功,強調默念字詞,呼吸停頓,舌體起落,氣沉丹田等動作,具有大腦靜,髒腑動的鍛煉特點。具體做法如下:
(一)姿勢
有側臥式、仰臥式、坐式和壯式四種。
1.側臥式
側臥於床上,頭微前俯,頭之高低以枕調節。頭頸保持在左右不倚稍稍抬高的位置。脊柱微向後弓,呈含胸拔背之勢。四肢體位於右側臥時,右上肢自然彎曲,五指舒伸,掌心向上,置於身前枕上,距身約6厘米左右,左上肢自然伸直,五指鬆開,掌心向下,放於同側髖部,右下肢自然伸直。左下肢膝關節屈曲約成120度角,其膝輕放於右下肢膝部。如為左側臥,則四肢體位與之相反而置。
2.仰臥式
平身仰臥床上,頭微前俯,軀幹正直,兩臂自然舒展,十指鬆展,掌心向下,放於身側,下肢自然伸直,腳跟相靠,足尖自然分開。
3.坐式
端坐於椅上,頭微前俯,軀體端直,含胸拔背,鬆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輕放於大腿膝部,兩腳前後平行分開,與肩同寬,小腿與地麵垂直,膝關節屈曲90度,座椅高低不適時,可在臀下或腳下墊物調節。
4.壯式
具體要求與仰臥式基本相同,惟需將枕墊抬高24厘米許,肩背呈坡形墊實,不可懸空,兩腳並攏,掌心向內,緊貼於大腿外側,餘者同仰臥式。
(二)呼吸法
內養功呼吸法較為複雜,要求呼吸、停頓、舌動、默念四種動作相互結合。常用呼吸法有三種。
1.第一種呼吸法
輕輕閉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氣,同時用意領氣下達小腹,吸氣後不行呼氣,而行呼吸停頓(即不吸也不呼),停頓後再把氣徐徐呼出,此法的呼吸運動形式是:吸——停——呼。默念字句的配合,一般先由3個字開始,以後可逐漸增多字數,但不超過9個字。在詞意方麵,一定要選擇具有靜鬆、美好、健康內容的詞句,常用的有“自己靜”、“通身鬆靜”、“自己靜坐好”、“內髒動,大腦靜”、“堅持練功能健康”等等。默念要和呼吸舌動密切結合起來。以默念“自己靜”3個字為例,吸氣時默念“自”字,停頓時默念“己”字,呼氣時默念“靜”字,其餘類推。舌動是指舌之起落而言。
3.第三種呼吸法
此法較難掌握,一般默念3個字為宜,用鼻呼吸,先吸氣少許即停頓,隨吸氣舌抵上齶,同時默念第一個字,停頓時舌抵上齶默念第二個字,再行較多量吸氣,用意將氣引入小腹,同時默念第三個字,吸氣畢,不停頓,即徐徐呼出,隨之落舌,如此周而複始。此法的呼吸運動形式是:吸——停——吸——呼。默念字句,具有收斂思緒,排除雜念的作用。通過詞的暗示、誘導,可以導致與詞相應的生理效應。選用字句要因病而異。精神緊張者,宜選用“我鬆靜”的字句;脾運失健者,宜選“內髒動,大腦靜”的字句;氣血兩虧者,宜選用“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字句;氣滯胸肋者,宜選用“氣沉丹田,真氣內生”的字句。
2.第二種呼吸法
以鼻呼吸,或口鼻兼用,先行吸氣,不停頓,隨之徐徐呼氣,呼畢再行停頓,此法的呼吸運動形式是:吸——呼——停。默念字句內容同第一種呼吸法。其配合為吸氣時默念第一個字,呼氣時默念第二個字,停頓時默念剩餘的字。
(三)意守法
意守是指練功意念集中於某物或某形象而言。意守具有集中精神排除雜念的作用,是氣功療法中的重要手段。內養功常用的意守法有如下三種:
1.意守丹田法
丹田在臍下1~5寸處,位於氣海穴。在意守時不必拘泥於分寸,可想象以氣海穴為圓心的一個圓形麵積,設在小腹表麵,也可想象為一個球形體積,設在小腹之內。意守丹田,則元氣益壯,百病消除。本法較為穩妥,不易產生頭、胸、腹三部症狀,同時結合呼吸所導致的節律性腹壁起伏運動去意守,能較好地達到集中思想,排除雜念的目的。
2.意守膻中法
意念默默回憶兩乳之間以膻中穴為中心的一個圓形麵積或意守劍突之下心窩區域。
3.意守腳趾法
兩眼輕閉,微露一線之光,意識隨視線注意腳的拇趾,也可閉目,默默回憶腳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