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部分 哮喘病與運動並不絕緣(2 / 3)

(一)哮喘病人能進行體能鍛煉嗎

耐寒鍛煉不能替代體能鍛煉。進行較全麵的體能鍛煉對增強哮喘病人整體抗病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減少哮喘發作、鞏固藥物療效和阻斷病情進一步發展都有重要意義。過去醫生主張哮喘病人要少活動,現在卻強調要多活動,要進行體能鍛煉,這一理念發生重大轉變的根據何在呢?我們來看看醫學家進行的實驗研究:

哮喘病人要做體能鍛煉

實際上是在進行空氣浴,也是一般意義上的日光浴。在冬季常在戶外活動是耐寒鍛煉最簡單的方法,也利於體能鍛煉。

(二)哮喘病人的運動項目

為了使哮喘病人的體能鍛煉收到預期的效果,必須使運動符合哮喘病人的特點,科學地、適當地進行鍛煉。適合哮喘病人的運動項目:運動項目可以多樣化,但要選擇自由的、競爭性弱的非競賽項目,如遊泳、劃船、打太極拳、練功十八法、體操、羽毛球、散步、騎自行車和慢跑等。病人通過參加一些輕鬆、娛樂性強的運動項目,在愉快的心境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選擇一組哮喘緩解期病人,讓他們先做5分鍾準備活動,再劇烈活動2分鍾,休息3分鍾,如此反複運動5次,共約30分鍾,然後繼續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劇烈活動30分鍾,每周2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經過2~3個療程後,將這組病人置於可以誘發他們哮喘發作的環境條件下(環境、活動時間和狀態相同)活動,結果這組病人中絕大多數再沒有出現哮喘症狀,少數病人雖有症狀出現,也比以前減輕。

(三)哮喘病人體能鍛煉注意事項

1.避免在寒冷幹燥的地方鍛煉運動後由於呼吸次數增加,加重氣道水分和熱量的丟失,在寒冷幹燥的地方尤其嚴重,可導致氣道黏膜滲透壓增加、氣道內冷卻誘發支氣管痙攣,因此應盡量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鍛煉。

2.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體能鍛煉要遵循先慢後快、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因病人具有潛在的運動性哮喘危險,或伴有不同程度缺氧現象和肺功能障礙,如果突然加量運動可能誘發運動性哮喘或加重缺氧,不僅難達鍛煉目的,而且可能加深肺功能損害。

3.切忌活動量過大

在運動時如果運動量過大易使心肺負荷過大,導致心率過快和肺過度通氣,容易誘發哮喘或加重缺氧。哮喘病人合適運動量的標準,一般以運動時的心率保持在病人最高心率的60%~70%為度,參見自測題最高心率計算法。當病人對一定的運動量適應之後再逐漸增加運動量。

4.急性發作期不宜運動

在急性發作期病人體內已處於缺氧狀態,此時再進行體育活動猶如“雪上加霜”,而積極治療並充分休息是緩解缺氧的最好辦法。因此,哮喘病人的體育鍛煉主要在緩解期進行,隻要哮喘不發作就應自始至終堅持每日運動。

5.運動前預防性用藥

有運動性哮喘的病人或運動後症狀加重的病人,應在運動前預防性吸入色甘酸鈉或喘樂靈等β2受體激動劑,一般吸入10分鍾後再進行活動,可以避免絕大多數病人喘息發作。

雖然運動鍛煉對哮喘病人有益,但並不代表沒有危險性,尤其是運動性哮喘病人。此型哮喘病人的運動衛生注意點是:首先,運動時盡量避開寒冷、幹燥的環境,選擇溫暖、濕潤的環境;第二,運動時不用口呼吸而用鼻呼吸,或戴上口罩以起到加溫、保濕的作用;第三,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避免運動不適應狀態,從而減少運動型哮喘的發生;第四,運動前10~20分鍾應用β2受體激動劑和色甘酸鈉。若運動持續時間超過2小時,或者出現氣喘、胸悶等症狀時,可重複用藥。對於喜歡長時間運動或運動前不方便應用藥物的病人,可以選擇長效製劑。

三、調整呼吸鍛煉——呼吸保健操

第一節——預備運動:原地踏步,兩手拍手。

第二節——擦鼻運動:身體直立,兩腳平分與肩同寬,兩手食指在鼻兩側迎香穴上下按擦,第四拍時沿鼻經眉尖擦過太陽穴向兩頰往下擦麵部,反複進行。

第三節——頸部運動:立姿同上,兩手叉腰,頸部向前低向後仰兩次,向左右各轉動兩次,反複進行。

第四節——擴胸運動:立姿同上,兩臂下垂,雙手半握拳,拳心向內,兩臂向前平伸,拳心向下,兩臂胸前平屈,拳心向下,向後振兩次,然後兩臂向兩側展平,用力向後振兩次,接著兩臂放下。

第五節——腹式呼吸運動:立姿同上,雙手放腹部,隨吸氣兩手外展,呼氣時兩手向下按壓腹部,使腹部內凹。

第六節——轉體運動:立姿同上,先向右轉體,同時兩臂側平舉(吸氣)後回正,兩臂在胸前交叉(呼氣);再向左轉體,同時兩臂側平舉(吸氣)後回正,兩臂在胸前交叉(呼氣)。

第七節——模仿遊泳運動:立姿同上,兩手手心向上,夾在腰間兩側,先吸氣;後上體前傾90度,同時兩臂向前伸,拳心向下,低頭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