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題
盡力回答每一個問題,並計算得分,每打一個“是”得1分。如果得分超過5分,就得注意,最好請醫生進行檢查。
(1)你每天晚上需要的睡眠時間是否超過8小時?
(2)你是否很少能夠在醒來後20分鍾內完全清醒起床?
(3)你在清晨做事前是否必須吃點什麼,如一杯咖啡或茶或抽一支香煙?
(4)你是否在白天定時需要喝點茶或咖啡,或吃點含糖的食物,或抽一支香煙?
(5)你在白天或在午餐後是否常感到昏昏欲睡?
(6)如果在6個小時內未進食,你是否感到頭暈目眩或變得易怒?
(7)你是否由於精力缺乏而避免運動?
(8)你在夜間或白天是否出汗過多,或容易變得口渴?
(9)你是否經常精力不集中或腦子一片空白?
(10)你的精力是否比以前要差一點?
4年4月8日晚,年僅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先生由於心髒驟停在京突然辭世,專家分析:楊邁死於心肌梗死;僅隔11日後,全球快餐巨頭麥當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坎塔盧於19日淩晨死於心髒病突發;2005年7月2日著名演員古月(毛澤東扮演者)在廣東拍戲時突發心髒病而搶救無效死亡;2005年8月18日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猝死家中而無人知曉;最近,侯耀文也過早地離開了喜愛他的觀眾。他們的死為廣大的中老年朋友拉響了警報……究竟什麼病這麼可怕呢?現已查明,他們都死於人類第一殺手——心血管疾病,都有高血脂的病史。
冠心病是目前最常見的全球性致死性疾病之一,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許多實驗、臨床、病理學和臨床流行病學資料均支持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在成人冠心病發生、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該病雖然在中年以後才出現臨床症狀,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改變從兒童時期就已經開始,並且這個過程與升高的血清膽固醇水平有相當密切的聯係。所以要遠離人類第一殺手,應從早防高血脂做起。
一、高血脂是人類第一殺手的後台老板
目前在我國,僅是具有明顯症狀的心腦血管病人,就有近1.8億人,高血壓1億~2億人,高血脂人群更加龐大,有3億~4億人,每年有300萬左右人死於此類疾病,每年的發病人數更以600萬人的速度遞增。如此觸目驚心的數據告訴我們,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已成了當務之急。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血液中的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正常的脂代謝是指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與低密度脂蛋白或三酰甘油是成比例的,即一個高密度脂蛋白分子可以“運輸”5~6個低密度脂蛋白或三酰甘油分子到肝髒進行分解處理,最終排出體外。當低密度脂蛋白或三酰甘油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比例失調時,就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超出正常範圍,破壞了正常的脂代謝,引發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清中膽固醇、三酰甘油和(或)低密度脂蛋白過高以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過低的一種全身脂代謝異常。
高血脂初期多數沒有臨床症狀,這也是很多人不重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重要原因。該病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進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損害是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因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動脈供血、供氧,一旦動脈被粥樣斑塊如果血液中的脂肪增高,這些並發症的危險就會越來越大。相反,如果把膽固醇降低20%,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就會減少40%。因此對高血脂千萬不要大意,要積極治療、早日治療。
二、腦出血和腦梗死的元凶是高血脂
腦血管發生動脈硬化,血液就會在腦血管內形成血栓,血管變化不經過一定時間,腦梗死、心肌梗死等並發症不會表現出來。這就是動脈硬化的可怕之處。
堵塞,就會導致嚴重後果。動脈硬化引起的腎功能衰竭等,都與高血脂密切相關。高血脂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髒猝死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
腦血管疾病是各種病因使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起腦部疾病的總稱。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是高血壓病伴發的動脈病變,此外,尚有心髒病、血液病、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腫瘤、外傷及各種腦動脈炎等。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最多見,又可稱為腦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風,包括出血性的腦出血及珠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慢性腦血管病發病隱蔽、逐漸進展,如腦動脈硬化症、血管性癡呆等。
堵塞腦血管,這就發生腦梗死;變脆的血管破裂,引起腦內出血(腦出血,即中風),氧氣和營養物質等將無法輸送到腦的有關部位,最終導致腦細胞壞死。重則致人喪命,幸而生存也常會留下身體癱瘓、語言障礙等殘疾的後遺症。通過順藤摸瓜的偵察,我們可以發現腦血管這些疾病的元凶原來是高血脂。
我國近年統計表明,腦血管病在死因順位中居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在北方一些城市已上升為第一位。據國內幾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我國腦卒中發病率為十萬分之120~180,病死率為十萬分之60~120,依此推算,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為130萬~150萬,每年死於中風者近100萬,患病人數為500萬~600萬人,幸存者中約3/4不同程度喪失勞動能力,重度致殘者占40%以上。
腦是人體中最重要、最精密的生命器官,功能複雜,需要能量也大。成人腦重1400克左右,約為體重的2%~3%,每分鍾需動脈供血800~1200毫升,占全身血液量的15%~20%,耗氧、耗糖量分別占全身供給量的20%及25%,腦組織中幾乎無葡萄糖和氧的儲備,故需不斷地依靠血液輸送氧與葡萄糖以維持腦的正常功能。腦缺氧2分鍾腦活動停止,缺氧5分鍾即可出現不可逆損傷。如腦的血液供給減少至臨界水平(約為正常值的50%)以上,腦細胞的功能隻能維持數分鍾。
(一)腦梗死與高血脂
腦梗死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壞死軟化而言,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者,約占75%。臨床上常見的有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分水嶺梗死及腦腔隙性梗死。
1.腦血栓
(1)腦血栓形成:
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中常見的類型。由於供應腦的動脈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是其禍首)等自身病變使管腔狹窄、閉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造成腦局部急性血流中斷,缺血缺氧,軟化壞死,出現相應的神經係統症狀,常出現偏癱、失語。
腦梗死發作基理
最常見的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且常伴有高血壓,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常發生於大血管的分叉處及彎曲處,故腦血栓的好發部位為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的虹吸部及起始部、椎動脈及基底動脈中下段等。由於腦動脈有豐富的側支循環,管腔狹窄需達80%以上才能影響腦血流量,逐漸發生的動脈硬化斑塊一般也不出現症狀,當內膜損傷破裂形成潰瘍後,血小板及纖維素等血中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著形成血栓,有時血栓的碎屑脫落阻塞遠端動脈(血栓-栓塞),或血壓下降、血流緩慢、脫水等血黏度增加,致供血減少或促進血栓形成的情況下,即出現急性缺血症狀。
腦動脈閉塞6小時以內腦組織改變尚不明顯,屬可逆性。8~48小時後缺血最重的中心部位發生軟化即梗死,腦組織腫脹、變軟,灰白質界限不清,如病變範圍大,腦組織高度腫脹時,可向對側移位,甚至形成腦疝,此期為壞死期。動脈阻塞2~3天後,特別是7~14天,腦組織開始液化,周圍水腫明顯,病變區明顯變軟,神經細胞消失,吞噬細胞大量出現,星形細胞增生,此期為軟化期。3~4周後液化的壞死組織被吞噬和移走,膠質細胞、膠質纖維及毛細血管增生,小病灶形成膠質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風囊,此期稱恢複期,可持續數月至1~2年。
此症多見於50~60歲以上患有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冠心病或糖尿病。多於靜態發病,約25%病人病前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多數病例症狀經數小時甚至1~2天達高峰。通常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但當大腦大麵積梗死或基底動脈閉塞病情嚴重時,意識可不清,甚至出現腦疝,引起死亡。
(2)腦血栓形成怎麼辦:
分以下幾種情況:
①急性期。原則是調整血壓,防治並發症,防止血栓進展及減少梗死範圍,方法應因人而異。
一般處理。是腦血管病人的基礎治療,不可忽視,否則可發生合並症導致死亡。病人需臥床休息,注意防治褥瘡及呼吸道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心腎功能,起病24~48小時後仍不能自行進食者,應鼻飼,以保證攝入量及營養。
調整血壓。腦血栓病人急性期的血壓應維持在發病前平時所測的或病人年齡應有的稍高水平。一般不應使用降血壓藥物,以免減少腦血流灌注量加重梗死。如血壓過低,應補液或給予適當的藥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等以升高血壓。
溶栓治療。適用於超早期病人及進展型卒中。超早期是指發病6小時以內(有人認為可適當延長)。應用此類藥物,首先需經CT證實無出血灶,病人無出血素質,並應監測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等。尿激酶是最早應用的溶栓藥物,常用1萬~2萬單位溶於生理鹽水20毫升,靜脈注射,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或2萬~10萬單位用生理鹽水溶解後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靜滴,每日1次,連續5~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