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從1949年民主德國建立之日起到1961年8月柏林牆修建前一天,自邊境逃往聯邦德國的東德居民約有260萬,占民主德國總人口的16%,其中半數以上是通過進入西柏林逃亡的。尤其在1961年,逃亡風潮愈演愈烈,難民”人數由6月份的2萬人上升到7月的3萬人,到8月上旬每天就有大約1500人出逃。盡管民主德國的相關法律規定,未經允許逃離東德者將被處以3年的監禁,但逃亡並未因此而得到遏製,而且在諸多逃亡的東德居民中,大部分是科學家、醫生、工程師、熟練工人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士,人才的流失給民主德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巨大損失。長此以往,民主德國將國將不國,生存受到嚴重的威脅。為了控製局勢,時任民主德國領導人瓦爾特·烏布裏希請求赫魯曉夫允許其采取極端手段阻止外逃。1961年8月12日,在民主德國部長會議上通過決議:把歐洲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尚處於開放狀態的邊界有效地控製起來。修建柏林牆的工作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秘密展開。民主德國成立了由埃裏希·昂納克為總指揮的“特別行動指揮”▲被隔開的東西柏林,1945年到1961年間,每年約有數十萬民主德國公民逃往聯邦德國。 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民主國家)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裏麵,來防止他們離開我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隻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約翰·肯尼迪部”發動了大批國家人民軍、國家安全部、內務部、警察與工人戰鬥隊的人員,13日淩晨時分,昂納克一聲令下,全體人員集中到西柏林周圍的邊境線。他們很快在開闊的地麵上豎起了一個個水泥柱,架設鐵絲網;而在別的地段,他們充分利用自然的河流與建築物,拉起了一道道鐵絲網。在天亮以前,民主德國已經把整個邊境完全控製起來,切斷了西柏林與外界的地麵交通。然而由於鐵絲網過於簡陋,逃亡事件再次出現,一個修築永久性高牆的計劃排到了民主德國領導人的議事日程。到1961年9月中旬,一道高3.5米、長3.5公裏的水泥縫土石牆破土而出,從1963年起,民主德國在一切能施工的地段建造光滑的水泥牆,並在其頂部建造水泥圓管,讓人無法攀爬,後來又在一些重要地段建造內牆,兩牆之間有100米寬的“無人區”荷槍實彈的邊防人員日夜把守,一旦有人擅自越境,邊防人員隨時可以開槍射殺。從1981年起,又沿柏林牆增設了20個瞭望台,將東西柏林的水泥牆增高到4.2米,加固的柏林牆越來越難以逾越,能成功西逃的人少之又少。據統計,柏林牆建成後大約5000人試圖越選,其中3200人被抓獲,239多人在越牆時被打死,260多人受傷。當時的柏林牆被稱為“烏布利希的長城”在民主德國的領導人心中,它是保衛社會主義,防止西方顛覆的保衛牆,但在全世界麵前,它是德國和歐洲分裂的標誌,是美蘇冷戰的象征。
(三)悲情“共產主義戰士”
1912年8月25日出生在德國薩爾州諾因基辛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裏,父親是德國共產黨員和工會幹部。他在國民小學畢業後即到共青團地方組織工作。1929年,他加入德國共產黨。1933年初希特勒上台,德共被禁止活動。8月他作為共青團中央的指導員和地方青年團的政治領導被派往魯爾區領導地下工作。1935年他在柏林被捕,在黑暗的監獄度過了十年的鐵窗生涯。
納粹德國投降後,他長期擔任民主德國的共青團組織——自由德國青年聯邦中央主席,並於1958年成為統一工人黨的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掌管青年和國家安全事務,1961年8月的柏林牆就是他一手策劃實施的傑作。他在1971年5月3日作為瓦爾特·烏布利希的繼任者當選為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書記,成為民主德國的最高領導人,並於1976年出任民主德國的國家元首——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昂納克上台後,加深了對蘇聯的依賴,在經濟方麵,開始收縮地方和企業的權利,加強中央領導和計劃調節作用。但是應當說,昂納克上台後並沒有放棄抓經濟建設。他在克服經濟結構比例失調方麵采取了許多具體措施,包括;實行行業管理,減少管理和計劃層次;注重計劃的科學性和效益性;計劃調節機構的多樣化和係列化;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職工文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等。但由於無法在根本上克服計劃經濟體製的局限,民主德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特別是聯邦德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在昂納克領導下的民主德國,始終堅持不改革經濟體製與政治製度、不支持德國統一的方針,致使社會矛盾日漸尖銳。昂納克依仗著民主德國的經濟水平是社會主義國家中最高的,不認為民主德國需要改革。但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民主德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已經是日薄西山了,國內反對勢力越來越大,國外靠山蘇聯也自顧不暇,對民主德國的援助日漸稀少,統一工人黨已經基本喪失了廣大民眾的支持。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的居民紛紛舉行遊行示威,成千上萬的民眾通過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邊境逃往西方,柏林牆已經形同虛設。無力應對危機、已成孤家寡人的昂納克,被迫於1989年10月10日以“健康原因”辭去統一社會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並在2個月後被開除出黨。當時民主德國最高檢察院仍以“濫用職權”等多項罪名對其提出指控,並把他軟禁在家,繼而昂納克又遭逮捕,被隔離審查。後因其病情嚴重被允許保外就醫,此時他的昂納克住所已經被查封,他隻能住進駐德蘇軍的一家醫院繼續治療。兩德統一後,昂納克的境遇更糟。1990年11月,柏林市法庭下令逮捕昂納克,罪名是他在任期間曾下令射殺那些企圖投奔西德的東德人。昂納克萬般無奈,隻好躲到莫斯科,暫避風頭。但隨著蘇聯解體,1991年12月俄羅斯政府向昂納克發出了驅逐令,昂納克隻好暫居到智利駐俄羅斯的大使館,最後在德國方麵的壓力下,昂納克於1992年7月29日被遣返回德國。盡管他患有肝癌,但是德國司法部門還是對他進行了審判,鑒於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對他的審判於1993年由柏林憲法法院擱置。1993年1月13日昂納克被釋放並獲準飛往智利,與他的女兒一家團聚。埃裏希·昂納克於1994年5月29日在智利聖地亞哥逝世,終年81歲。無孔不入、人人膽寒的“斯塔西”民主德國國家安全部的德文簡稱叫“斯塔西”(Stasi),於1950年4月成立。斯塔西”的職責主要分對內和對外兩個部分。對內主要是掌握民眾的動態,打擊反對派,維護國家政權,對外承擔情報搜集任務,主要是與當時蘇聯的情報組織“克格”勃”協作,開展對西方國家、特別是對聯邦德國和美國的情報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