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跡複興(2 / 2)

產共同體”管理西歐的煤炭和鋼鐵資源的“舒曼計劃”這對於德法的和解又是一個重大的發展,阿登納自然表示讚同。

1950年6月20日,聯邦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歐洲六國在巴黎開始了關於建立“歐洲煤鋼聯營”的會談。在1951年4月18日,六國簽署了有效期為50年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自1952年7月25日起正式生效。1957年,在阿登納的積極促成下,聯邦德國和法、意、荷、比、盧等國在羅馬簽訂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聯營條約》建立六國共同市場,邁出了歐洲統一的第一步。1954年10月,美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加拿大在巴黎簽訂了《巴黎協定》決定終止對聯邦德國的占領,並吸收它加入北約組織,允許其建立一支50萬至52萬人的正規軍。《巴黎協定》於1955年5月5日正式生效,聯邦德國終於贏得了獨立主權。1967年4月19日,阿登納去世,享年91歲。阿登納逝世後,不少聯邦德國公民拍電報或寫文章,感謝他“為德國人民所做的一切”一些曆史學家特別讚賞他“勤奮剛直”的品德和重視實踐的求實精神,反對黨領袖也承認他具備“真正領”導者的素質”西方評論家則稱讚他“以他的鐵肩支撐危局,使一個”戰敗的、幾乎氣息奄奄的民族經受住了考驗”

(四)社會市場經濟的成功實踐

在經濟體製上,聯邦德國推行艾哈德提倡的“社會市場經濟”。“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核心是經濟自由、社會公正和社會安全,在堅持市場經濟與自由競爭的前提下,強調社會秩序與國家的宏觀調節,該理論一直是聯邦德國經濟建設的主要指導思想。

在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再加上“馬歇爾計劃”的幫助,聯邦德國的經濟得到迅速的恢複和發展,到1950年時,聯邦德國的經濟已恢複並超過戰前水平,開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20世紀50年代,每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7.5%,經濟增長呈現飛躍狀態,被國內外譽為“經濟奇跡”到1960年,德國一躍成為在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聯邦德國注意吸取曆史上惡性通貨膨脹的教訓,嚴格控製貨幣發行,把控製通貨膨脹作為曆屆政府首要的經濟政策目標,建國以來,通貨膨脹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在70年代西方國家通脹率普遍超過10%的情況下,聯邦德國的通脹率隻有5%,到1987年僅為0.2%。此外,聯邦德國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快農業生產的發展;通過社會保障措施,援助在大戰中損失嚴重的普通居民;通過補助失業工人,給予工人及其家屬以免費醫療,以及多子女補助和養老金等,使人們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最偉大的德國人”2003年11月,德國德意誌電視二台曾進行過一項名為“最偉大的德國人”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二戰後聯邦德國的首任總理阿登納居於首位。短短幾年間,他令聯邦德國不但擺脫了戰敗國地位,獲得獨立主權,而且與美、英等國共同擔負起了歐洲防衛的重任。阿登納之後,位居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別是:

1517年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馬丁·路德、科學共產主義學說的創始人卡爾·馬克思、反納粹的地下,反戰組織”白玫瑰”成員索菲·朔爾(Sophie Scholl)和她的兄弟漢斯·朔爾(HansScholl)推動兩德關係緩和的總理維利·勃蘭特、被納粹處決的抵抗運動人士約翰·塞巴斯蒂安、著名音樂家巴赫、印刷機的發明者約翰內斯·古滕貝格(JohannesGutenberg)統一德國的“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和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