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實踐是學習的重要環節。由學員上台試講、老師點評,尤其是一對一的講解輔導,將學員按狀況進行了分組,讓學員多角度、多層麵、全方位的學習,每一位老師與每一組的學員見麵。老師們一遍遍不厭其煩逐個輔導,他們認真負責的態度,耐心細致的指導和對宣教事業熱心、熱愛的程度,使我們很受教育,也使我們看到他們身上無私的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時代要求與理念轉變
培訓班上的學員,年齡從20歲到46歲不等,從事講解工作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剛進館裏時間不長,有的已經擁有十幾年講解經驗。學曆層次也不一樣,從初中到碩士研究生均有。我作為本次培訓班裏年齡最大的,去之前,原本是想借這個學習機會,能對講解員的工作要求以及禮儀、接待等有所掌握,對近年來宣教講解的最新的信息和做法能有個了解,就大有收獲了。但聽了各位老師授課後,感觸頗深。特別是馬青雲老師放棄午休時間主動與我交談,給我思想上的啟迪,更是從學習與實踐方麵均有收獲。她飽滿的熱情和對宣教事業的執著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讓我改變了看法。麵對時代的需求,對講解員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當今這樣一個開放和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如何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同時,努力探索富有時代特征的現代化講解理念和講解方法,是講解工作的一項新課題和新任務。講解員向知識型、學者型、高層次方向發展。講解員是知識殿堂的主持人和二傳手,因此,要刻苦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講解詞,將新知識、新動態、新成果及時傳播給觀眾,不是能給參觀者講講就行了,而是要盡職盡責地把講解工作作為一份事業來對待,認識有了變化,觀念有了轉變,看法就不一樣了。我覺得作為一名宣教工作者應該為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工作環境所提供的良好甚至是優越的學習平台,研究文博曆史文化背景與展品,挖掘與本館相關的各方麵知識,把學習與研究結合起來,盡快向知識型、專家型講解員轉變。講解員要達到高文化層次和高知識水平是不受年齡限製的,講解員是“青春職業”的老觀念急需轉變,要做好工作,思路和理念非常重要,此為學習的重大收獲之一。
滿載而歸
依照培訓基地“理論引導、個體輔助、觀摩實習和評估考核”四位一體的特色培訓模式,先後安排了早晨的語音、形體訓練,晚上的觀看錄像、交流座談等。在通過理論教學、個別輔導、示範點評、重點研討、觀摩考察等培訓環節,使我們了解和掌握博物館教育及其相關專業的最新理念及知識,更有助於提高我們講解的技能技巧,拓展知識領域,改進服務的方式和手段。在增強講解員的責任感、提高專業素質、強化講解能力等方麵也進行了積極探討,為推進博物館講解員專業化建設,提升新形勢下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2天的培訓,全體學員從不同方麵都有了提升,吸收了講課中的內容,各自的講解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按照既定計劃,按時、按要求順利完成了任務,並通過考核後,取得了由中國博物館學會頒發的結業證書。
在結業典禮上,西安半坡博物館副館長張希玲對培訓班工作作總結發言,她表示將在以往培訓班的基礎上認真思考、總結經驗、不斷改進,爭取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提出今後的培訓學習組織要更到位、安排更合理、效果更顯著。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虢憲曾在聽取8名學員代表的發言和彙報講解後,指出本期培訓班是成功的,並稱這次培訓班為正宗“黃埔一期”,希望學員們終身學習,取得更大進步。郭俊英主任作了題為《祝賀·感謝·希望》的發言,她要求學員們努力工作,積極實踐,爭做一名優秀的講解員。
緊張而愉快的培訓班圓滿結束了。相聚的日子是短暫的,也是快樂的,同時也是充實的。12天已成為永久的記憶。衷心地感謝各位老師在培訓期間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技能給我們,我們由衷的高興和感謝。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對宣教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今後要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樹立文明服務意識,深化服務內涵,擴大服務外延,注重講解員隊伍的建設。就如有學員在彙報發言中動情地說:春種秋收,這次學習班的78位學員,就是78粒種子,代表著全國宣教行業的整體水平,再過幾年、十幾年,每一粒種子肯定能結成一棵蒼天的大樹,願78粒種子在全國宣教行業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