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2009年第一期講解員培訓班
黃麗榮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2009年由中國博物館學會主辦的第一期講解員培訓班在古都西安開班。對於我們館講解員來說,參加這種培訓班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我館宣教部一行4人前往參加。此次培訓班,規模較大,有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寧夏、新疆、西藏、廣西、廣東、山西、四川、湖北、海南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6家文博單位的78名講解員參加。12天的學習,雖然時間短暫,但我們受益匪淺,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
懷揣著求學之心
3月21日,我們一行4人前往西安半坡博物館。當我們踏進半坡博物館的大門時,春的氣息在這裏已經很濃,綠樹滿院,鳥語花香,醒目的歡迎標語讓我們倍感溫馨。22日晚上,召開了全體學員預備會,在歡樂愉快的氣氛中,老師介紹培訓基地情況,學員們作自我介紹,互相有了了解和認識。
第二天的開班儀式隆重而熱烈,來自中國博物館學會、陝西省文物局、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學會、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等單位的安來順、馬力、成建正、陳鐸、楊新弟、張禮智、譚前學等領導與專家及講解員共90餘人參加了典禮。典禮上,西安半坡博物館館長張禮智致歡迎辭。學員代表作了題為《感謝·榮幸·責任》的發言。陝西曆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指出講解員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職業,由於部分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對講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通過培訓學有所獲。陳鐸老師談了對講解語言藝術的認識,認為博物館是學校和課堂,同時祝願大家學好本領,將來在崗位上更好地發揮各自的才能。安來順代表中國博物館學會講話,他指出中國博物館快速發展的趨勢,對博物館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大家能認真學習,加強交流,不斷提高,為博物館宣教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並預祝培訓班圓滿成功。
講座內容豐富
培訓班上,主要授課形式是學術講座。中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安來順講授了《當代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從博物館的核心功能、現代博物館的共性特征、博物館的教育理念等方麵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講解,使我們正確理解並把握了現代博物館宣傳教育與學術研究的理念和趨勢,在理論上得到了提高。培訓班又有針對性地先後安排郭俊英老師講授《講解員等級評定的基本構架》、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齊吉祥老師的《講解員的職業定位》《文物藏品研究與講解》,趙文藝老師的《講解藝術的特點與規律》,西安半坡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講解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張希玲老師的《台上講解與現場講解的區別與聯係》,陝西省曆史博物館研究員王世平老師的《講解中應當注意的若幹問題》、劉軍老師的《講解語言的表達》,王繼紅老師《普通話語音基礎知識與講解技巧》《學習講解的步驟與方法》,陝西省外事辦禮賓處處長宮貴俊老師的《講解員的禮儀禮節》,陝西省博物館學會宣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龍門杯”全國講解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張雲老師的《講解詞的撰寫》等17門課程。歸納起來:一是專業知識學習,包括博物館教育及相關專業知識;二是專業技能培訓,著重對講解的內容組織、語言表達、技能技巧及現場掌控能力,包括呼吸發聲訓練、形體訓練、講解詞寫作、講解基本表達方式和學習與演練,規範化講解接待服務及禮儀禮節的學習和訓練等;三是講解員責任和素質培訓,包括講解員的職業定位、講解員的人文關懷與服務意識、講解員針對觀眾所應具備的能力、公共關係能力等;四是觀摩考察、講解實踐與考核等,涉及了博物館工作的方方麵麵,使我們在過去學習與工作的基礎上,對從事的工作認識有了進一步提升,夯實了基礎。
觀摩考察與講解實踐提高了自信心
培訓班安排了兩天學員外出考察、觀摩教學日,先後參觀了法門寺博物館、華清宮禦湯遺址博物館、乾陵博物館、秦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碑林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及陝西博物院等8座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時間不長,收獲很大,學員們所到之處,都受到高度重視和宣教同行的熱烈歡迎,均派本館最優秀的講解員為我們做示範講解,這些講解員大部分為全國或省講解大賽中獲獎的優秀講解員,他們端莊的儀表、嫻熟的講解和熱心的服務,為我們的實習考察和觀摩教學提供了實訓學習的條件,使我們不僅學到了講解技巧和曆史知識,開闊了眼界,更增加了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認識到講解工作意義之重大,是一個常學常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