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呂布刺殺董卓,天下人心大快,“內外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長安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內相慶者,填滿街肆。”消息傳來,獄中一片沸騰。荀攸等即刻獲釋,但他為何顒的自殺深感遺憾。刺殺董卓,雖由呂布完成,而非荀攸實現,但荀攸的除奸報國之心十分可嘉。身陷囹圄之後,視死如歸,無所畏懼的勇敢精神,更是難能可貴。這種大智大勇,對他此後需要臨危決斷、出奇製勝的謀士生涯,是至關重要的。
荀攸出獄後,棄官歸家,不久,又被公府辟召,舉高第,遷為任城相。他見中原地區兵連禍結,騷擾不已,不願在此就職,自因蜀地偏遠,形勢險固,而人民殷盛,可立身安泰而有所作為,乃求為蜀郡太守,被朝廷批準。但因交通阻絕,不能赴任,隻得暫駐荊州,以觀時變。
緩軍料張繡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政治上取得主動,急於網羅人才,大展宏圖。著名謀士荀彧遂舉薦從子荀攸,曹操大喜,當即親自寫信給荀攸,請他出山相助,信中說:“當今天下大亂,正是智士勞心、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先生獨處一隅,顧視蜀漢以靜觀天下之變,不是太久了嗎!該是出山以展大才的時候了。”於是征拜荀攸為汝南太守。荀攸欣然應命,又入為尚書。曹操一向聽說他的大名,即刻請來相見,一番談論,知其確有其才,甚為高興,對荀彧和種繇說:“公達是非常之人,有非常之才。有他和我共謀大事,統一天下尚有何難!”於是,立即任命荀攸為軍師,付以謀劃軍機的重任。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軍師荀攸跟隨曹操征討南陽張繡,他分析並建議說:“張繡與荊州的劉表聯合,互為依靠,其勢力尚強。但張繡是遊軍,需仰食於劉表,長期以往,劉表擔負不起這個沉重的供應負擔,雙方勢必乖離,產生矛盾。我們不如緩軍以待其變化,變生可為我所用,那時,即可乘機誘使張繡歸附。如若現在發起急攻,劉表害怕勢孤,必然救援,兩軍相合,其勢難破。”在這裏,荀攸不是孤立地看待張繡,而是對有關的各方政治軍事勢力及其相互關係,作了全麵的分析。特別是對劉表和張繡基於利害關係的行動估量,是十分精辟的。很可惜,曹操沒有接受他的意見。三月,遂進軍至穰(治所在今河南省鄧縣),向張繡發動進攻。張繡危急,向劉表求救。劉表害怕友軍敗滅而自己勢孤,遂於五月出兵救援,直插其軍後。曹操被迫撤圍退兵。張繡乘勢來追,直到安眾(今河南省南陽市北)。
“(張)繡與(劉)表兵合守險公(曹操)軍前後受敵。”曹操進退兩難,懊悔無比,對荀攸說:“後悔未聽先生之言,以致如此。”在前後受敵、十分危急的情勢下,荀攸力挽敗局,妙手回春,與曹操巧設奇計,反大破敵軍:“夜鑿險為地道,悉過輜重,設奇兵。會明,賊謂公為遁也,悉軍來追。乃縱奇兵步騎夾攻,大破之。”對戰局總算有了挽回。荀攸初謀而言中,曹操未納而受損,證明了荀攸料敵設謀的高超才能。曹操由此深知荀攸非凡的謀略才幹。
吃一塹,長一智,此後,曹操對荀攸的謀劃,往往深信不疑,敬而納之,將他對軍機的謀劃,變成軍事行動,付諸實踐,由此,常常得到出奇製勝的效果。後來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在“袁強曹弱”的形勢下,張繡在賈詡勸說下,歸降了曹操。由此看來,荀攸這時提出的緩軍以待、誘降張繡的謀略,是可以實現的,也是很明智的。
急攻擒呂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秋,呂布與袁術沆瀣一氣,相互勾結,派出大將高順進攻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援救,連戰失利。劉備亦被高順打敗。曹操欲親征呂布,諸將反對說:“劉表、張繡在我之後,虎視耽耽,此時遠襲呂布,劉、張乘我之後,是十分危險的。”荀攸卻認為:“(劉)表、(張)繡新破,勢不敢動。(呂)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今乘其初叛,眾心未一,往可破也。”曹操對荀攸的分析,極為讚同,連連稱好,才下定了征討呂布的決心。九月,遂率軍東進。十月,在彭城大殺大砍一道,然後攻到下邳。呂布親自率騎兵迎戰,曹軍攻勢迅猛,大破呂布軍,活捉其驍將成廉,一直追擊到下邳城下。呂布驚恐欲降,但其大將和謀士陳宮等人,一再阻撓其求降之計,力勸他求援於袁術,固守再戰。呂布不得已出戰,又被打敗,隻得還城固守。呂布雖敗,但他究竟是勇猛慣戰之將,加之陳宮等人為之謀劃,將士懼怕城破被屠,皆拚死守城,故而將下邳守得如鐵桶一般,曹兵一再猛攻,無濟於事,加之連戰不休,曹軍疲憊不堪。曹操無奈,打算班師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