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風貌象埔寨至今還保存著宋、明、清不同年代的建築物。其中陳氏大宗祠雖然重修年代不超過百年,但是從保存下來的構件卻可窺見宋代建築的特點。例如拜亭梁上的木瓜,粗壯而無飾,就是典型的宋代裝飾風格,與旁邊小宗祠精雕細刻的清代木瓜相比,一個古樸大智若愚,一個華麗滿堂生輝。寨中72座建築物,分別為單進、二進、三進等,從不同的門簪可窺見建築物的年代。據傳,寨內四方角落原各有井一口,每座厝也有井一口,全寨共有井76口。
三塊大匾據了解,象埔寨大宗祠為古一、古二、古三、古四和古五村共有,五村人口共有兩萬人左右。這裏地靈人傑,出了不少英才。尤其為當地人引以為榮的是掛在大宗祠門廳大門楣上的三塊大匾:一是清代武魁的牌匾;另外兩塊是現代兩位將軍的牌匾,其中一位是參加長征的老紅軍陳德少將,另一位是國民黨國防部中將部員陳克華。
三、饒平土樓
“遊覽指北”土樓由來→獨特建築風格
“遊覽探究”前麵我們參觀了被譽為“潮汕民居大觀園”的龍湖古寨,那裏的各種建築風格為潮汕地區最傳統、最普遍的民居代表。下麵我還想給大家介紹另一種在潮汕地區比較少見、規模很大的古堡式土樓——饒平土樓(當然潮安北部山區,特別是原屬饒平縣的鳳凰鎮也有若幹座很有特色的土樓)。了解饒平土樓的規模、結構、形狀。
(1)饒平縣境內有多少座土樓,主要呈現什麼形狀?(2)是什麼原因造就了洋洋大觀的饒平土樓?
(3)土樓的建築有何特點和適應性?
“遊覽導航”土樓由來饒平土樓有590多座,可謂洋洋大觀。土樓有樓房和平房兩種,其中圓形土樓達570餘座,其餘是方形、八角形、背椅形、蟹形等。北部山區的上善、上饒、饒洋、新豐、建饒、九村、三饒、新塘,中部丘陵的湯溪、浮濱、泙濱、浮山、東山、漁村、新圩、樟溪、錢東、高堂、聯饒等19個鄉鎮,都建造有這種大小有分、高低有別、錯落有致、環形相接、造型多樣、結構精巧、規模宏偉的古堡式土樓。土樓裏的居民多數是客家人,他們的祖先於元代至明初先後由閩遷徙入平饒定居後,在閩粵交界的崇山峻嶺間,搭建草寮,單戶獨舍,常遭兵匪之襲,又受虎狼之害,難於安生。為求生存,勤勞智慧的客家人從分散獨居改變為聚居,於是築造這種土牆壁立的連層堡寨——土圓樓。幾十人或上百人,一村一族聚集於土樓之中,有利於和睦相處,團結協作,共求發展,抵禦外侵和虎狼傷害。土樓是客家人居住的一大特色。
獨特建築土樓的高大樓壁都是用生土佐以砂石,用木條或竹片作筋骨,經過反複揉打、碾壓、層層夯築而成的。厚1~1.5米,基寬2米。牆基奠石塊。樓層2~5層。土樓內徑大的有135米,小的有15米;住戶多的120戶,少的10餘戶。這種土樓已建了四五百年,曆經風雨及多次地震仍十分堅固,因為這種土牆比石打的還堅韌,不怕水浸,防震性能極好。這種古堡式土樓,設計施工簡單,取材容易,造價低廉,具有堅固耐久,隔熱保溫,冬暖夏涼,能禦敵、防震、防潮、防火等許多特點,適應山區環境,很受客家人的歡迎,故土樓林立。
每座土樓,出入僅有一個大門,個別土樓開兩門,唯蟹狀土樓開三門,稱為寨門。樓內中央是廣埕,埕兩側各挖水井一眼,有的僅挖一眼,作為全樓內的公用井。每戶還挖出私井,供自家使用。樓內還建有祠堂、倉庫、公廁等設施。有的樓寨還建複樓,構成樓中有樓、門中有門的奇特建築風格。如三饒鎮南聯村的道韻樓,全樓縱深29米,樓內56個房門,門門不相對,別具一格。每座樓寨都有一個雅致的名號,如“朝陽”(東山長教餘氏)、“聽捷”(饒洋陳坑詹氏)、“創崗”(三饒馬崗張氏)、“龍泉”(饒洋石井劉氏)等,這些土樓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堪稱世界古建築史上的傑作。
四、古哨大所城
“遊覽指北”城貌→功能
“遊覽探究”我們將要參觀潮汕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古哨大所城。了解它的曆史作用。
(1)了解“所城”名字的由來。
(2)古哨大所城位於何處,有什麼作用?
“遊覽導航”作用古哨大所城位於饒平所城鎮,距離潮州市區約65.5公裏。這裏東臨南海,北倚大尖山,西連黃岡古城,是明清海防軍事重地,也是潮州府的前哨。大家知道,明代時倭寇常侵犯我國沿海,朝廷著力加強沿海的防禦,古哨大所城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造的。全城麵積2600畝,現四城門尚存,東西城垣尤為完整,是潮汕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1981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貌古哨大所城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由百戶侯顧實創建。該城呈方形,城垣高2.7丈,厚1.6丈。內外兩麵用花崗岩石條卯榫壘砌,中填泥土。城門上皆築二重樓,城垣四角各設敵台。城外四周挖掘護城池,寬2丈,長696丈。設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昔時城內有三街六巷,中心交叉呈十字形。街道寬1.5丈,路麵用石板鋪築。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曾遷移,七年後又再複建。據《潮州府誌》載:“所城稱大所城,設正千戶二員,副千戶三員,百戶十員,鎮撫一百,旗軍一千三百二十三員;各種軍器五千四百五十七件。”由此可見當年大所城在海防的重要地位。
五、甲第巷
“遊覽指北”古井→古城格局→十大巷→甲第巷建築特色
“遊覽探究”甲第巷是潮州古城南門著名的十大巷之一。潮州古城的格局有“東財、西丁、南富、北貴”之說,東麵交通便利,路通財通;西麵手工業發達,人丁興旺;南麵官宦、富賈雲集,高第遍布;北麵官衙之所,多名望貴人。甲第巷是目前潮州保留較好的民居古巷,巷內多座典雅氣派的府第具有潮汕地區典型的民居建築風格。我們將到那裏了解古時潮州府城的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