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龍湖古寨
“遊覽指北”古寨樓→劉公禦倭碑→王府百姓府第→精美建築→石雕→木雕→地板磚鋪設風格
“遊覽探究”龍湖古寨,古第宗祠密布,又有抗擊外來侵略的光榮曆史,被譽為“潮汕民居大觀園”。請大家邊欣賞、邊探索具有潮州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寨。
(1)了解古寨的雅稱“龍湖”及民間俗稱“塘湖”的含義。
(2)了解龍湖古寨厚實的文化積澱。
(3)了解龍湖古寨保存得十分完整、出類拔萃的名宦祠第。
(4)龍湖古寨為何在明代的禁令中還享有“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美譽?
(5)聆聽幾則有關古怪刁鑽的夏秀才的傳奇軼事。
(6)龍湖古寨內的建築有哪些傳統特色?曆史上出過哪些著名人物?有哪些民俗和獨具特色的著名小食?
“遊覽導航”簡介龍湖古寨位於韓江中下遊西岸的潮安縣龍湖鎮,距離潮州市區約15公裏。該寨始建於南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古寨占地約1.5
平方公裏,現寨內居民500戶,人口約2600人。龍湖俗稱塘湖,因東麵臨韓江,古時周圍皆有池塘,故有此俗稱。明清時期是龍湖寨的鼎盛時期,以“潮居典範、祠第千家、書香萬代”之美稱而聞名於世,還有抗擊外來侵略的光榮曆史。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侵犯潮汕,當時回鄉祭祖的福建按察使劉子興率塘湖村民奮起抗擊,並在四周加固圍牆,同心禦敵,趕走了侵略者。現今還保存著完好的碑記——《塘湖劉公禦倭保障碑記》。龍湖古寨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府百姓從龍湖古寨的宗祠民宅中,至今有一樁令人費解的奧秘:明朝時,朱元璋對官府民宅的建築有嚴格的要求,規定平民百姓所建房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鬥拱及彩色裝飾”。然而,龍湖古寨的58座各個姓氏的宗祠民宅,都是“準五間”的鬥拱及彩色裝飾,顯得尊貴非凡。至清末民初統計,寨內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有100多座,且大部分為明代建築,其中較著名的有“阿婆祠”、“方伯第”、“進士第”、“探花府”、“繡衣第”、“許氏宗祠”、“龍湖書院”、“天後宮”等。集這樣眾多的民居祠院精品於一地,可算是潮汕民居的“大觀園”。故此,潮州有“潮州厝,皇宮起”、“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諺,在嶺南地區實屬罕見。2009年2月28日龍湖古寨獲省文聯、省民協認定的首批“廣東省古村落”的金字招牌。
精美建築龍湖古寨既彰顯了皇家氣派,又在建築中融入了潮州民俗之精華。大部分古建築薈萃了潮州民間工藝的特色,如木雕、石雕、貝雕、嵌瓷、彩繪、貝灰雕等;各民居的門廊立麵裝飾厚重;門簪、門匾、對聯、側壁的四周多繪風俗彩畫;門框、柱梁、柱礎、欄杆、台階等都用石雕,尤喜用石鼓、瑞獸、獅子等。到明代中期,寨內“三街六巷”,古第宗祠密布,建築布局呈帶狀分布。貫穿南北二門的直街形似龍脊,故取名龍湖。
名宦輩出從以上建築式樣和精美工藝,我們可以推想出龍湖古寨在悠久曆史中,曾孕育了不少出類拔萃的名宦。據傳金石人狀元林大欽出生地點就在龍湖寨的客巷。還有為潮汕人津津樂道的戲劇性人物秀才夏雨來就居住在夏厝巷中的一座“四點金”的庭院裏。在曆史上,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龍湖人姚宏中京師會試中殿試第三名探花,成為潮汕曆史上唯一的探花。明清時期更是人才輩出,僅科舉出身的進士、舉人等已考證的有53人,如明朝中期任廣西臨桂縣教諭的許洪宥,明嘉靖年間任兩淮監察禦史、被譽為潮州前八賢之一的成子學,明嘉靖年間任廣西布政使的劉子興,明萬曆年間任福建汀州府歸化縣知縣的蕭廷玉,一門三科舉的夏建中、夏宏、夏懋學,明末清初國子監監生董作雨,清朝康熙年間任廣東和平縣訓導的黃衍參,乾隆年間庚寅科舉人劉祖謨,還有民國期間任潮安縣縣長的林修。
文化積澱龍湖古寨曆史文化積澱厚實,明代,“龍湖書院”的創建哺育了一批名宦、傑出人物,極大地提升了古寨的文化層次。龍湖古寨厚實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豐富的古跡文物、名人題詞、書法、碑記、壁畫、石刻等文化遺產。尤其是在明代汕頭開埠之前,這裏已是潮州經濟貿易重鎮,推動了飲食文化、禮儀文化、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等的蓬勃發展。潮樂、舞獅、舞龍、舞英歌等十分活躍。“龍湖酥糖”、“龍湖燉糕”、“龍湖蠔烙”等著名小食聲名遠揚。
二、象埔寨
“遊覽指北”建築風貌→三塊大匾
“遊覽探究”下麵我們將領略潮州地區建築最早、規模浩大、布局規整的古圍寨——象埔寨的獨特豐姿。
(1)了解象埔寨的建築布局特色。
(2)領會象埔寨門廳大門楣上三塊大匾的內涵。
(3)宋以後的潮州古寨是仿什麼古寨而建的?
“遊覽導航”概述象埔寨位於潮州市潮安縣古巷鎮古一村,距離潮州市區約19公裏,是潮汕地區最早的古寨之一。它建於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距今已有740多年曆史。寨前廣場十分寬闊,老寨牆把古寨圍得嚴嚴實實,看上去如一座古城。寨門的匾額寫著“象埔寨”,落款上款為“壬戌之秋”,下款是“穎川郡立”,一看便知是陳氏族寨。
布局象埔寨占地麵積2.6萬平方米,是一座方形古寨,布局嚴整,井井有條。高高的寨牆裏排列著整齊的府第,有如縮小的古城。後來的潮汕方寨,多效仿這種布局。象埔寨坐西向東偏北,寨寬162.4米,深154.4米。有“三街六巷七十座厝,座座格局各不相同”之說。全寨僅設一大門進出,從大寨門的門洞望去,可見到長110米、寬59米的正中巷道盡頭的陳氏大宗祠。通道的兩側有3條單行巷,每條巷長140米,寬2.3米。從寨門至大宗祠後,辟有3條橫巷貫穿全寨大街:第一街長157米,寬2.7米;第二街長157米,寬3.7米;第三街長157米,寬1.5米。寨後樓與寨門樓遙相對應。從寨門通向大宗祠的巷道是整個古寨的中軸線,縱橫的巷道使古寨四通八達。